小儿发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中。当孩子突然出现高热时,可能会引发全身性的抽搐,这种情况通常会让家长感到十分恐慌。然而,通过了解小儿发热惊厥的症状表现并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突发情况,保护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一、什么是小儿发热惊厥
小儿发热惊厥是指婴幼儿在发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抽搐发作。这种抽搐通常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可能会伴有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四肢僵直或抽动等症状,发热惊厥多发生在体温升高较快或体温较高(通常在38.5℃以上)的情况下。
二、小儿发热惊厥的症状表现
突然高热:孩子的体温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通常在38.5℃以上。
抽搐:全身性的肌肉收缩和放松,可能表现为四肢僵直或抽动、头部后仰、眼球上翻等。
意识改变:孩子可能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面色发绀:由于抽搐导致呼吸暂停,孩子的嘴唇和面部可能出现青紫色。
口吐白沫:部分孩子可能出现口吐白沫的情况。
抽搐后嗜睡:发作结束后,孩子可能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嗜睡,这是大脑受到抑制的表现。
三、小儿发热惊厥的急救处理
保持冷静:当孩子出现发热惊厥时,家长要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保护现场:将孩子平放在安全的地方,如地面上,避免摔伤。同时清理周围的危险物品,预防二次伤害。
保持呼吸通畅:解开孩子的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不要强行将任何物品塞入孩子口中。
侧卧位:将孩子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口水或呕吐物引起窒息。
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孩子的额头、腋下和腹股沟等部位,帮助物理降温。
就医求助:如果抽搐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者孩子出现反复发作、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医院急诊。
四、发热惊厥的预防措施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当孩子出现发热症状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给予退热药物。
合理使用退热药:按照医嘱或说明书给予孩子适量的退热药,切忌过量或频繁使用。
注意保暖防寒: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孩子受凉或过度捂盖。
补充足够水分:发热时要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脱水加重病情。
五、小儿发热惊厥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发热惊厥就是癫痫
发热惊厥与癫痫虽然都有抽搐的表现,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发热惊厥是在发热的情况下出现的良性抽搐,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孩子的智力和运动发育造成影响。而癫痫则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
误区二:强行掰开孩子的嘴巴
当孩子出现发热惊厥时,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咬到舌头,会强行掰开孩子的嘴巴塞入物品。这种做法不仅无法防止舌头咬伤,反而可能加重咬伤的风险,甚至引起气道阻塞。正确的做法是将孩子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误区三:发热就用冰水冲浴
有些家长认为,用冰水给孩子冲浴可以快速降温。但这种做法可能导致体温骤降,引发周围血管收缩,加重病情。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是使用温水或酒精擦拭,避免温度过低。
误区四:惊厥就意味着脑损伤
虽然发热惊厥的症状看起来十分可怕,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伤。惊厥发作通常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孩子会逐渐恢复意识。但如果抽搐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或者反复发作,则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误区五:发热惊厥低龄发病,以后就不会再发作
尽管发热惊厥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但并不意味着孩子长大后就不会再次发作。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会逐渐降低。对于有发热惊厥史的孩子,在发热时要格外注意预防措施。
小儿发热惊厥虽然表现突然,但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识别发热惊厥的症状,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同时摒弃一些常见的误区。如果孩子出现反复发作或抽搐持续时间过长,一定要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处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