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由于携带以及服用方便,受到了越来越多病人的青睐,但是很多人却错误的认为中成药物就是中药,其实,严格上来说,这二者并不可以混为一谈,是存在诸多区别的,接下来,本篇文章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中药以及中成药的区别。
中药和中成药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或者矿物等天然药物,如植物的叶子、果实、根茎等,动物的皮、内脏、器官、骨骼等,但是由于中药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植物,因此也被称之为中草药。中成药主要是将中药作为原材料,并建立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制作工艺,配合着相应的处方,加工制作而成的药物。在临床中具有着安全的疗效,有些是临床经验中总结得出的处方,有些则是自古流传下来处方。中成药的命名方式也延续了传统方剂命名的方法,历史悠久,种类复杂繁多。
2.制作工艺不同。中药一般是将各种中药材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煎煮制作,并且很多药物会根据其性质,在煎煮之前还需要经过一些特殊的炮制方式,并根据不同病人的症状、恢复情况,适当的针对处方进行药物的加减,煎煮之后取汤汁服用。中成药则是将多种药物经过特殊的制作工艺制作成固体药物,并包装成成品售卖,包括片剂、丸剂、胶囊制剂等,处方以及药物的剂量都是固定的。
3.服用方法不同。中药需要使用水煎煮成汤汁之后才能够服用,煎煮的器皿最好选择砂锅,否则会对药物的功效产生影响。中成药一般是冲剂、丸剂、散剂、片剂等,能够只用开水冲泡,或者用水送服,服用的方法更加简单。
4.适用范围。中药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广,医生会根据不同病人的体质、症状特征等进行药物的配伍,达到专人专方,个性化用药,针对气血亏虚、脾胃不和等一些常见的病症,都能有效的治疗,促进病人的气血运行,改善胃肠道的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中成药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需要结合病人特定的病情、病症等进行选择用药,药物具有明确的适用症,治疗时的针对性较强,针对于病情复杂、严重的病人,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5.疗效不同。中药的疗效更加具有差异化以及个性化,由于不同中药材的性质以及来源具有着差异性,药物的作用机制也大不相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期间,需要严格的根据病症的实际情况进行配伍用药,并且中药治疗产生的疗效较慢,一般需要就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改善,但是这一疗效一旦产生之后持续的时间也会更久一些。中成药则是具有特定的适应症以及固定的药物成分,疗效在可控范围之内,药效的作用机制已经通过了疗效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处理,因此药物的疗效更加可靠、可预测。但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在治疗时若是单纯用药并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用药的注意事项
1.无论是中药还是中成药,都需要病人能够在医生的建议下正确用药,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判断盲目购药。当医生开具了医嘱之后,需要病人能够严格的遵照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并做好定期的复查,从而让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从而调整用药。在服用中成药时,需要病人能够严格的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用药。
2.用药期间,需要咨询医生饮食上有哪些注意事项,避免与药物产生不良反应。而若是在用药期间,同时需要服用其他的药物,如降压药、降血糖药、消炎药等,需要及时的告知医生,了解药物的具体成分,避免出现药物叠加使用的情况,导致药物的剂量过大危害身体健康,或者药物成分相互抵消,削弱了治疗的效果。
3.是药三分毒,中药虽然毒副作用小,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因此在用药期间,要避免长期用药,否则会导致体内积累药物毒素,危害身体健康。
希望在阅读了本文后,能让大家对于中药以及中成药的区别拥有一些了解,在生活中,能遵医嘱正确用药,不可盲目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