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科普
热点排行
骨折不慌张,中医来帮忙
2025-07-23 00:00:00
作者:何云
作者单位:成都市新津区宝墩镇公立卫生院

生活中,意外总是不期而至。跌倒、碰撞、运动损伤……稍有不慎,骨折就可能找上门来。面对突如其来的骨折,许多人会感到惊慌失措,急于寻求西医的手术或固定治疗。然而,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医学瑰宝,中医在骨折的治疗与康复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如何帮助骨折患者减轻痛苦、加速康复。

一、中医对骨折的认识:整体观念,内外兼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骨骼的健康与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骨折不仅是骨骼的断裂,更可能伴随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等问题。因此,中医治疗骨折不仅关注骨骼的复位与固定,更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活血化瘀、续筋接骨、补益肝肾等方法,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

二、中医治疗骨折的四大优势

1.手法复位,减少创伤

中医正骨历史悠久,通过专业医师的手法复位,许多骨折(如桡骨远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等)可以在不手术的情况下实现良好对位。相比西医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中医手法复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合老年人和儿童。

2.中药外敷,消肿止痛

骨折后,局部往往会出现肿胀、疼痛、淤血等症状。中医常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外敷(如栀子、大黄、乳香、没药等),通过皮肤渗透直达患处,促进淤血消散,缓解疼痛,加速软组织修复。

3.内服中药,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因此骨折早期常使用活血化瘀的方剂(如桃红四物汤),中期则注重续筋接骨(如接骨七厘片),后期则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如六味地黄丸)。通过内服中药,可以改善全身气血运行,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4.康复理疗,功能恢复

骨折愈合后,许多患者会面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中医的针灸、推拿、拔罐等理疗手段,可以疏通经络、松解粘连,帮助患者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避免后遗症。

三、骨折后的中医调养建议

1.早期(1~2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骨折初期,局部淤血肿胀明显,此时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可服用三七粉、云南白药等,或外敷栀子、大黄等中药。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

2.中期(2~6周):续筋接骨,促进愈合

此时淤血渐消,骨折开始修复,可服用接骨七厘片、骨肽片等,同时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

3.后期(6周后):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骨折进入塑形愈合期,可服用六味地黄丸、龟鹿补肾丸等,同时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如关节活动、肌肉拉伸等,防止关节僵硬。

四、中医与西医结合,优势互补

尽管中医在治疗骨折方面拥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长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骨折情况都适合采用纯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类型,例如粉碎性骨折和关节内的骨折,西医的手术干预往往显得更为关键和必要。手术可以精确地复位骨折部位,恢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然而,在手术之后,中医的辅助治疗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且加速功能的恢复。

因此,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常被认为是最佳的选择。这种结合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西医在骨折复位方面的精准优势,同时借助中医的整体调理理念,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中医可以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调节患者的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患者不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骨骼的正常功能,还能在整体上达到更好的健康状态。

结语

骨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科学治疗和耐心康复。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在骨折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无论是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还是内服调理、康复理疗,中医都能为骨折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下次遇到骨折,不妨给中医一个机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温馨提示:骨折后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师判断适合的治疗方式,切勿盲目拒绝手术或延误治疗时机。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