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将患者血液引流至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过多水分,并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至体内的治疗方法。
血液透析适应症
1.急性肾损伤: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血肌酐和尿素氮迅速升高,血钾超过安全范围且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及时进行血液透析。
2.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于各类慢性肾功能损伤导致肌酐值持续升高,尿液量减少至无尿状态,肾小球滤过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出现尿毒症表现的患者。
3.高钾血症:当血清钾浓度超过6.5moml/L,且药物治疗无效时,患者可能面临心脏骤停的风险,此时需考虑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模式
1.常规血液透析:这是最常见的透析模式,每周进行2~3次,每次持续4~5小时。
2.缓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适用于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通过持续低流量的透析,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3.单纯超滤:主要用于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而不进行溶质交换。
4.血液滤过:与血液透析相似,但更注重对流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清除中分子物质。
5.血液透析滤过:结合了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优点,能够同时清除小分子和中分子物质。
血液透析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患者在透析期间需要限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以避免体内水分过多和电解质失衡。
2.透析前后的准备:在透析前,患者需要清洁穿刺部位并排空膀胱。透析后,需要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血、肿胀或感染。
3.血压监测: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压波动,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透析方案。
适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适宜技术
1.艾灸。灸疗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等穴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虚证证候及生存质量有改善作用。
2.耳穴压豆。耳穴贴压是一种纯物理疗法,可调节血液透析患者睡眠,减轻口渴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常用穴位包括神门、交感、皮质下、三焦、内分泌等。
3.云火活肾法。该疗法是以祖国医学的艾灸为导引,推拿为基础,以“药火”为诱导,对特殊穴位施治的一种方法,其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状及免疫功能。
小结
通过了解血液透析的定义、适用患者类型、透析模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血液透析患者。同时,希望今后中医药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及管理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