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脑卒中防治知识全解
2024-06-18 16:47:18
作者:柳芳妹
作者单位:南宁市中医医院

脑卒中,这个听起来有些沉重的词汇,却是现代社会中许多中老年人面临的健康威胁。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为了守护我们的脑血管健康,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脑卒中的防治知识。

脑卒中的分类

脑卒中主要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1.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它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70%。

2.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其中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了解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硬化、狭窄,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控制不佳,容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3.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引发脑卒中。

4.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同时还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5.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还会影响血脂代谢,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6.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逐渐上升。

7.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脑卒中病史的人,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脑卒中的预防

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针对未发生脑卒中的人群进行预防,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二级预防则是指针对已发生脑卒中的人群进行预防,以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和致残率。

1.一级预防:(1)控制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2.二级预防(1)药物治疗:针对已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相应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以控制危险因素并预防脑卒中复发。(2)康复治疗:针对脑卒中后遗留的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功能障碍,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3)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脑卒中的识别与急救

脑卒中的识别与急救对于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以下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及急救措施:

1.症状识别:(1)突然出现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2)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3)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4)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5)视力模糊或失明。(6)平衡失调或走路不稳。(7)意识模糊或昏迷。

2.急救措施:(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2)保持患者安静,避免搬动和摇晃患者。(3)松开患者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4)如有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5)避免给患者服用任何药物或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总结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通过了解脑卒中的分类、危险因素、预防和急救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守护自己的脑血管健康。同时,我们也应关注身边的中老年人群体,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脑卒中的防治知识,共同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