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这一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麻醉指的是,通过药物或者是其他的方式来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身体局部或者全身都失去感觉的一种技术,从而能达到为患者无痛进行手术的目的。通过在患者手术过程中进行麻醉,能够减轻患者的手术疼痛感,并能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为患者的手术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条件。在医院业务中,麻醉专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突破手术中的难点,降低外科手术过程中病人的死亡率。
麻醉分类
在临床上,麻醉的方法是比较多样的。麻醉医生一般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手术需求,通过权衡利弊,这样可以满足病人的手术需求,也能保证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一般而言,麻醉主要有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以及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指的是,将患者的中枢神经进行麻醉,这样患者可以一直都处在睡着的状态中。对全麻患者而言,对患者进行手术等刺激并不会产生激烈的反应,患者一觉醒来手术就做完了。半身麻醉指的是将患者的脊髓进行麻醉,这样患者的腰部以下会失去知觉、痛觉、温觉。因此,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会处于清醒的状态,在手术结束之后就会恢复感觉。神经阻滞麻醉具体而言指的是,以局部麻醉的方式来麻醉患者的外周神经干附近,这样能够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过对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进行麻醉,适合进行局部手术麻醉。因此,通过对这一区域进行麻醉,并不会影响到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这样患者可以在手术之后能够尽早恢复健康。因此,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效果较好,能为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
神经阻滞麻醉的种类
1.颈神经丛阻滞。颈神经丛阻滞主要包含有颈浅丛以及颈深丛神经阻滞。颈浅神经丛阻滞一般作用在患者的锁骨上颈部进行手术,对于颈部较深的手术,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甲状腺手术等都需要进行颈深神经丛阻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患者的颈部尚有后四对颅神经支配。因此,在使用这一麻醉手术方式时,效果并不够好,往往需要辅助使用其他药物来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采取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时,需要患者能够保持仰卧位,头也要能够偏向对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在第四颈突水平,将针尖刺入患者的皮肤中。在针尖触及患者的骨质之后,需要将针尖回退0.5~1cm,并对无脑、无血的脊液进行回抽。通过局部注入5~7ml的麻醉药,对患者的局部进行按摩,能够保证麻醉药的充分扩散。颈浅丛具体而言指的是,将针尖退到患者的皮下,针尖指向患者的足端方向刺入患者的皮肤中,并扇形注入大约2—3ml的局部麻醉药。在阻滞完成之后,麻醉医生还需要测试阻滞麻醉的实际效果,在阻滞效果能够完全起效之后,这时医生才能开展手术。
2.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医生在患者的臂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这样可以阻滞其进行冲动传导,保证所要进行手术的区域能够产生一定的麻醉效果,这种方法被称之为臂神经阻滞。通过腋路注射药物或者是肌间沟注射药物的方式,能够支配患者的上肢神经,这样也就能够完成患者上臂、前臂和手的相关手术操作。颈神经丛阻滞麻醉优势较多,具有效果好、操作简单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十分安全。
3.下肢神经阻滞。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形式一般多用在患者进行髋、膝、踝及足等位置的手术中,比较常见的有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腰丛神经阻滞,能够有效满足患者单侧下肢手术。对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能满足患者进行膝关节以下的手术。神经阻滞麻醉能够为患者提供较好的术中、术后等相关的镇痛,这样能够便于患者尽早地开展相关治疗,也能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患者的不适症状也减少了,提升了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患者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有着较好的效果,安全性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