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咽峡黏膜出现疱疹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粪口传播以及呼吸道传播,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疱疹性咽峡炎经常发生在6岁以下儿童,且发病率较高、传染性极强。但家长不用过度担心,该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具有良好预后。
二、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儿童在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后,会经历潜伏期、前驱期、水疱期、溃疡期四个阶段,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急性发热、咽峡部疱疹溃疡、食欲不振、头痛、厌食等。其中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表现。急性发热主要发生在前驱期内,儿童会突然持续高热或是反复高热,甚至可达到39摄氏度至40摄氏度,同时还会出现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的情况,少数儿童还会出现高热惊厥、脑炎等表现,危害儿童健康。而咽峡部疱疹溃疡也是较为常见的表现,患病儿童咽峡充血情况较为明显,舌腭弓、软腭、硬腭及悬雍垂处有灰白色的小疱疹。
三、如何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儿童在患病之后,主要是以支持治疗为主。
1.隔离:患上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通常需要居家隔离2周的时间,借此方式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
2.清淡饮食:患儿禁止食用辛辣、过烫、酸涩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儿童疱疹疼痛。
3.退热治疗:如果患儿出现突然高热或反复高热的情况,家长应当采用退热治疗方法,通过物理降温或是口服降温药物的方式,降低患儿的体温,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如果患儿一直持续高热或是反复高热,则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4.补液治疗:如果疱疹性咽峡炎影响患儿正常进食,可以采用补液治疗方法,为患儿适量补液,以维持患儿体内电解质平衡。
四、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加强室内通风:家庭中应当多开窗通风,保证室内干净、整洁,温度和湿度适宜。
2.均衡饮食:需保证儿童日常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3.预防交叉感染:在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季节,尽量不带儿童前往人员密集、封闭的场所,如需前往,也应当确保儿童正确佩戴口罩,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4.保证口腔卫生:家长需监督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多刷牙、多漱口,保证口腔内的清洁。
5.加强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还需多进行户外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能够对病毒的入侵起到一定抵抗作用,以免儿童患上疱疹性咽峡炎。
6.做好消毒工作: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应当做好消毒工作。由于酒精无法消灭肠道病毒,所以,家长应当每日使用沸水为儿童的餐具、水杯等饮食用具进行消毒,并使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地面和台面,还需在清洗孩子衣物之后,将其放在太阳下晾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病毒。
7.接种疫苗:虽然疱疹性咽峡炎并没有针对性的疫苗,但是因为该疾病与手足口病相似,6个月至5岁的儿童可前往儿童保健中心咨询,可以通过接种手足口疫苗的方式,对肠道71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进行预防。
总而言之,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3天至5天左右就会逐渐恢复,在此期间需要患儿家长结合患儿的病情状况采取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感染过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会反复感染,所以,需要家长和教师注重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降低儿童患病概率,保证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