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卒中来袭:守护大脑,急救“秒”不可失
2024-06-11 15:32:59
作者:陈明
作者单位:沧州市人民医院
卒中,即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卒中(脑梗塞)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在卒中发生时,大脑的血液供应受到严重干扰,导致部分脑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发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卒中来袭时,时间就是大脑,急救的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一、卒中的急救与识别

卒中发作时,迅速识别症状并及时求助是关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卒中症状,牢记“FAST”原则:

- F(Face):脸部不对称或口角歪斜。

- A(Arms):单侧手臂无力,无法抬起。

- S(Speech):语言不清,无法正常交流。

- T(Time):如出现以上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平躺,头部稍微抬高,尽量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不必要的移动,以防加重病情。同时,尽量记录发病时间,这对医生判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急性卒中的治疗

卒中的治疗强调“时间就是大脑”,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对于缺血性卒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治疗方法:

1. 静脉溶栓:在发病4.5小时内,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恢复脑部血液供应。

2. 动脉取栓:对于大血管堵塞的患者,发病6小时内,通过动脉介入手术,将血栓取出,恢复血流。

对于出血性卒中,主要通过手术和药物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止进一步脑损伤。

三、卒中的护理

1.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特别是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防止再次出血或血栓形成。

2. 康复训练

卒中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逐步恢复功能。

3. 营养支持

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卒中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必要时通过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

4. 心理护理

卒中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卒中的预防

1.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定期测量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必要时服用降压药物。

2.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盐、脂肪和糖的摄入,避免过度饮酒。

3.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卒中风险。

4.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可以显著降低卒中发生率。

5.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肥胖不仅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增加卒中的发生率。

6.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卒中危险因素,降低卒中风险。

7. 保持心态平和

避免长期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预防卒中也有重要作用。

五、真实案例:

小李是一位40岁的公司白领,平时工作繁忙,压力较大,偶尔有高血压症状,但未引起足够重视。一天早上,小李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右侧肢体无力,家人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救护车到达后,急救人员迅速识别出小李可能是卒中,并在“黄金时间”内将他送至医院。通过静脉溶栓治疗,小李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出院后,小李在家人的支持下,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经过半年的努力,小李的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回归了正常生活。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及时识别和处理卒中,科学的治疗和护理,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战胜卒中的关键。

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但通过及时的急救、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预防卒中从日常生活做起,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重视的。守护大脑,急救“秒”不可失,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卒中的威胁,守护健康的生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