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护理: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牛肉、羊肉等,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恢复体力。
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豆制品、海鲜、牛奶等,以增强骨骼的强度。
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绿叶蔬菜等,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有助于预防便秘。
二、减轻水肿和预防感染:
卧床休息时,将患肢抬高,高度以高于心脏即可,可以在小腿部下放一个枕头垫高,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如果伤口有渗液或红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三、预防静脉血栓和减轻肌萎缩:
1、预防静脉血栓:术后早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肢的主动屈伸和肌肉收缩练习。下肢按摩:可以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帮助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使用抗凝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密切观察下肢是否有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或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2、减轻肌萎缩:坚持锻炼,按照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股四头肌、臀肌等肌肉的等长收缩和主动运动练习。进行肌肉电刺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肌肉电刺激仪,刺激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为肌肉的修复和生长提供营养支持。
四、提供积极的心理指导:
患者在患病期间可能会产生恐惧、绝望、悲伤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和家属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的康复案例,让他们看到希望和榜样。
五、股骨干骨折的分阶段康复训练指导:
1、术后 1-2 周:此阶段的康复训练主要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患者可以进行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每次 5-10 分钟,每天至少3次。
2、术后 3-4 周:此阶段的康复训练主要是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肌力训练,包括直腿抬高练习、俯卧位向后抬腿练习、俯卧位向后勾小腿练习等,每组 10-15 次,每天 3-4 组。主动关节屈伸训练:如骨折愈合良好,可行髋、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每天练习 2-3 组,每组 10-20 次。
3、术后 5-12 周:此阶段的康复训练主要是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患者可以进行功率自行车训练和抗阻伸膝训练,每日 2 次,每次时间 20-30分钟。注意此期进行肌力训练时不可在股骨远端施加压力,以免骨折处应力过高,发生再次骨折。步行训练:此期可进行适当的负重和步行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以训练站立和肢体负重为主。
4、术后 3-6 个月:此阶段的康复训练主要是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可以进行自重训练,如静蹲练习,利用自身的体重作为向下的压力,既可以增加髖、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又可以促进髋部及下肢肌力的恢复。下蹲的幅度逐渐增大,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次 2 分钟,每组练习 8-10 次,每日练习 2-3 组。站立行走训练:此期可以进行斜板站立练习、跨越障碍物练习、上下斜坡及上下楼梯等练习,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尽早回归家庭和参与社会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训练只是针对大多数患者居家可做的康复护理和训练,如果骨折类型复杂、情况特殊或居家康复效果不理想,可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总之,股骨干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和训练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坚持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才能促进骨折的快速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