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肠道外感染症状也可能导致肠胃炎,比如肾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炎症会导致患儿发热,进而影响消化酶的分泌,诱发急性肠胃炎。
当天气变化显著,温度变化较快时,家长应关注小儿穿衣。若小儿保暖不够可能会影响肠胃,导致腹泻。若天气过热则容易造成胃酸与消化酶减少,诱发急性肠胃炎。
过敏也是导致急性肠胃炎的重要原因,常见致敏食物包括牛奶、小麦、鸡蛋、坚果、芒果等。
小儿饮食需求与成人不同,当小儿长期处于饮食不合理状态中就容易诱发肠胃疾病。比如小儿进食太多淀粉类食物、长期进食量不合理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均会造成肠胃问题,诱发腹泻、腹胀等肠胃炎症状。 小儿肠道如何调理? 2.1环境管理
家长应注意家庭环境的清洁与管理,定期对地面、衣物、床品等进行清洁消毒,为小儿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避免房屋环境对小儿肠胃造成影响。对于出现肠胃症状的患儿,家长则应调试室内温度,布置舒适的室内环境,安抚患儿情绪,提高康复效率。
2.2合理饮食
饮食保健方面,我们始终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对于年龄小于6个月的患儿,我们积极鼓励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并通过发放宣传册来普及母乳喂养的诸多益处。同时,我们也建议母亲在日常饮食中注意营养平衡,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确保患儿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对于年龄大于6个月的患儿,除了继续母乳喂养外,还应逐步添加适当比例的配方奶粉,并开始引入辅食。辅食的添加应遵循一定的顺序,首先添加水果及蔬菜,然后是谷物,接着是肉类和蛋类。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乳清蛋白过敏的患儿,在添加蛋类辅食时应特别小心,建议先进行少量试验。在患儿的喂养过程中,我们提倡量小多餐的方式,逐步调整患儿的胃口和饮食习惯。若出现频繁的呕吐现象,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及时带患儿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防脱水等问题的发生。
2.3注意保暖
家长应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为小儿加减衣物,避免环境温度对小儿肠胃造成刺激。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儿,家长应轻轻揉患儿肚子,改善其疼痛感受,根据患儿感受使用热水袋温暖其腹部,避免腹部受凉。
2.4用品消毒
为了确保患儿的健康,家长需要经常对患儿日常使用的餐具和玩具进行消毒,以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特别是患儿吃饭、喝水时所用的勺子、碗筷和奶瓶等物品,最好在每次使用前用开水煮沸消毒,使用后再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同时,患儿使用过的尿布也应及时清洗、消毒和更换,特别是在大小便后,更需要及时清理。家长在接触患儿前也应该认真洗手,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孩子的肠道功能发育较弱,容易受到病菌、环境、饮食习惯等影响出现肠胃炎症状,对患儿健康造成损害。对此,家长应关注小儿消化情况,补充更多小儿营养知识,合理安排餐食,避免小儿食用过敏食物,注意保暖,加强周围环境管理,降低小儿肠胃炎发生率。若出现相关症状则应第一时间就医,配合查找导致肠胃炎的原因,根据病因采取正确治疗方式,改善患儿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