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瘤筛查都包括哪些检查?
目前,肿瘤筛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其中,常用的是采用低剂量螺旋CT,特别是针对胸部的扫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结合使用磁共振成像。此外,内窥镜检查也是重要的一环,如鼻咽镜、喉镜和胃肠镜检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个肿瘤患者的风险和致病因素各不相同,因此不存在一种能覆盖所有类型肿瘤的全面筛查方案。个人若有意进行肿瘤筛查,应当依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或家族遗传风险,选择个性化的筛查策略。对于具有乳腺癌风险的个体,应重点进行乳腺彩超检查,甚至可能需要乳腺核磁共振或钼靶检测。对于曾有HPV感染的人群,推荐进行宫颈涂片检查以提早发现宫颈癌。如果家族中有肺癌病史或个人有重度吸烟史,40岁后应常规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于有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病的病人,或是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且频繁饮酒的人,建议从40岁开始进行肠镜检查。因此,肿瘤筛查需依据具体癌症类型和个人情况定制,部分肿瘤可以通过早期筛查有效发现,但许多癌症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
二、超声能检查出肿瘤吗?
B超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影像诊断技术,依赖于高频超声波来探查腹部、盆腔等区域。它能实时展现体内器官与组织的详细状态,并能探测到潜在的异常变化。对于如肝囊肿、肾结石等病症的诊断,B超检查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明确疾病的确认。然而,面对肝脂肪沉积、肝脏广泛性变化等非恶性疾病,常规的B超检查可能不足以做出明确诊断,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检测手段,例如增强型CT或磁共振成像等。日常生活里,提倡大众定期至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以掌握自身健康状态。一旦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确保不耽误病情。同样,如果在等待诊断或治疗期间感到显著的不适,也应迅速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超声技术在识别软组织恶性肿瘤的诊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能清晰地描绘出肿瘤的位置、边缘以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相互作用,同时也能展示肿瘤与肢体主要血管的相邻关系。此外,超声检查还能揭示肿瘤周边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这些信息对于规划临床手术策略至关重要。当软组织恶性肿瘤呈现结节状或分叶状结构,且边界明显时,超声检查尤为有效。大型肿瘤内部的回声通常不均匀,甚至可能出现液化或坏死的现象。采用彩超,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强烈的血流信号。
滑膜肉瘤常常出现在关节附近的部位,如腱鞘、滑囊和关节囊,有时会侵袭骨骼,但罕见于关节腔内。膝盖和脚踝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其次是肘部和腕部,偶尔也会在脊柱发现。超声图像上,肿瘤通常位于关节近侧,表现为团块状或分叶状,边界分明,显示出不规则的低回声实性区域,偶尔能检测到微钙化点。彩超进一步揭示了肿瘤内部血流丰富,血流信号呈片状或树状分布,甚至可以捕捉到动脉血流频谱。例如,对于乳腺癌,病灶内部可能表现为不均匀的实质性低回声区域,有时会混杂着囊性和实性的混合回声,甚至可能出现接近无回声的状态。其边缘往往不规则且轮廓模糊。肿瘤形态可呈现小叶状、蟹足状或具有毛刺边缘的特征。在肿瘤后方,可能会观察到回声减弱或不减弱的现象。在某些肿瘤内部,可以发现强烈的回声带,而周围则环绕着高回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