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人体发育过程中,骨骼骨化时间、顺序、形态变化及干骺间隙闭合时间有一定规律性。比较受检者当前骨骼情况与数据库中骨骼发育水平而得出的发育年龄即是骨龄。
骨龄测试有什么用?
骨龄在儿童保健领域应用广泛,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时,可根据骨龄来评价和分析儿童体格生长是否与生活年龄一致。骨龄还可以预示儿童青春期发育情况,可对剩余身高增长潜能进行早期评估,是国际通用的预测成年身高的客观指标。
骨龄评价也是儿童疾病诊断和监测的重要辅助手段:在特发性矮身高儿童的诊断中,骨龄延迟是其重要的表现和诊断依据;生长激素缺乏儿童通常也表现为骨龄异常延迟;甲状腺功能异常通常也表现为骨龄的异常提前或落后;骨龄异常提前于生活年龄,也是性早熟的重要诊断指标。另外,骨龄的变化还是生长激素治疗效果的重要监测指标。
当骨龄和年龄差在±1岁以内的,说明孩子发育正常;当骨龄>年龄1岁以上,说明发育提前;骨龄<年龄1以上,提示发育落后。
骨龄受哪些因素影响?
正常儿童骨龄与年龄基本一致,受遗传、内分泌、营养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骨龄可能会提前或者落后。
出现骨龄推迟有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脏疾病或者严重哮喘等。此时孩子也可能出现青春期推迟,即我们常说的“长得晚”。
出现骨龄提前可能跟“肥胖、早熟”有关,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异常等引起。
什么时候需要带孩子测骨龄?
一两岁的小小孩,骨骼发育有很大的空间和不稳定,个体差异会非常大,检测结果对孩子身高影响参考性不高,所以一般情况下,3岁以下生长发育无明显异常的儿童是不需要测骨龄的。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父母应常规关注其身高、体重增长情况。
如果孩子有身材矮小、肥胖及长得过慢或者过快并伴有骨龄异常,其身高增长潜力可能会受影响,甚至隐藏着内分泌疾病可能,所以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需要就诊了解骨龄情况:
1.可能发育异常:孩子身高明显低于或明显高于同龄人,孩子身高比平均身高矮 2cm或是高2cm以内都是正常情况,但是差距超过2cm时家长应重视;有很长时间没有长高或变化很慢的孩子,3岁前身高增长速度<7cm/年时,青春期身高增长小于6cm/ 年。
2.可能性早熟:女孩在8岁之前,乳房发育,后续长出阴毛、腋毛。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阴茎、睾丸增大,随后变声、喉结突出、长胡须、长出阴毛、腋毛等。性早熟会使骨骼发育提前,生长周期大大缩短。
3.孩子过度肥胖:胖孩子可能在短期内比同龄孩子偏高,但体内产生出更多雌激素,可能会加速骨骺的快速闭合。
骨龄测试是如何做的?
测骨龄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给孩子左手拍个正位X光片,操作方便无痛苦,孩子很好配合。然后医生通过X光片上显示的骨骼状态、生长程度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判断孩子的当前骨龄。
有些家长会担忧,这个检测娃娃要吃辐射吗?其实,测量骨龄通常仅摄一张左手手腕部X光片,使用的X线虽然是一种电离辐射,但剂量很小,照射时间又很短,辐射微乎其微,且是肢体末端摄片,远离人体射线敏感器官,这个辐射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父母并不必担忧,如果真的需要就带孩子测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