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莫要小觑尿路感染
2024-06-07 17:25:38
作者:章丽君
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尿路感染,一个常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却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尿频、尿急、尿痛,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那么,究竟什么是尿路感染?它有哪些症状?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一、认识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顾名思义,就是尿路系统被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这些病原微生物可能是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我们的尿路系统,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当我们的身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尿路系统的正常菌群失衡时,这些病原微生物就有了可乘之机。

二、尿路感染的症状

尿路感染的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下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而上尿路感染则可能伴有腰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具体来说:

1. 急性膀胱炎和尿道炎:患者会频繁排尿,但每次尿量很少,甚至只有几滴。排尿时伴有灼热感和刺痛感,尿液可能变得浑浊。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尿。

2. 急性肾盂肾炎:除了膀胱刺激症状外,患者还可能感到腰痛和下腹部疼痛。同时,全身症状如发热、寒颤、头痛、全身酸痛等也可能出现。体温通常会超过38℃。

若不及时治疗,尿路感染可能转为慢性,如慢性肾盂肾炎。这类患者可能有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史,随后出现低热、间断性尿频、腰部酸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病情可能持续发展,甚至导致慢性肾衰竭。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要确诊尿路感染,通常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和尿细菌培养。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蛋白尿等异常指标。而尿细菌培养则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通过培养尿液中的细菌,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从而指导治疗。

在进行尿检时,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女性应避开月经期进行检查,以免阴道分泌物影响结果;其次,最好留取中段尿进行化验,以减少外界污染的可能性;最后,尿液应尽快送检,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尿路感染的治疗

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使用抗生素。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多饮水、勤排尿等,以帮助冲刷尿路,减少细菌滋生。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也至关重要。

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药敏结果出来之前,医生通常会根据经验选择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进行治疗。治疗疗程因感染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一般膀胱炎治疗3~7天,肾盂肾炎则需要10~14天的治疗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发作,应及时查找诱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低剂量抑菌治疗以预防复发。

五、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清洗外阴部,注意清洁干净,防止细菌滋生。在洗澡时,女性应从前向后清洗,以避免将肛门附近的细菌带入尿道。同时,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清洁剂。

2. 多喝水:多饮水可以增加尿量,起到冲刷尿路、减少细菌在尿路中滞留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建议每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3. 避免长时间憋尿:及时排尿,避免尿液在膀胱内长时间滞留,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4. 注意穿着: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避免穿着紧身裤或合成材料的内裤,以减少私密部位的湿度和温度,从而降低细菌滋生的风险。

5. 合理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某些食物,如蔓越莓,被认为可以帮助预防尿路感染。

6. 避免过度清洁:过度清洁可能破坏私密部位的自然菌群平衡,反而增加感染风险。因此,避免使用过多的洗液或护理产品。

7. 安全性行为:在性行为过程中,确保双方都保持清洁,并尽量使用安全套等保护措施,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8. 定期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尿液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感染。

9. 增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10. 及时治疗:一旦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感染扩散或转为慢性疾病。

通过遵循以上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保持泌尿系统的健康。

总之,尿路感染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就能有效应对这一健康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以降低感染风险;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远离尿路感染的困扰保持身体健康!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