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在面对意外的烧伤和烫伤时,常常会采取一些错误的应对方法,比如涂抹牙膏、酱油、清凉油或猪油,或者直接用冰块冰敷伤口以降低皮肤温度,甚至直接用针刺破烫伤处的小水泡。然而,这些方法都是不正确的,甚至可能产生反效果。那么,当孩子遭遇意外的烧伤或烫伤时,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处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
认识烧烫伤的程度
Ⅰ度:外观看起来像是红色的斑块,稍微红肿、发热、疼痛,没有水泡,感觉干燥,通常会有一种灼烧的感觉。
浅Ⅱ度:局部红肿明显,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有较多的渗液,如果皮肤脱落后,伤口会显得红润、湿润,感觉剧烈疼痛。
深Ⅱ度:明显的肿胀,有水疱,伤口略微湿润,呈现白色或红白相间的颜色,感觉疼痛较为缓慢。
Ⅲ度:伤口没有水泡,呈蜡白或焦糖色,甚至有碳化的迹象,十分干燥,疼痛感消失。
科学处理烧伤、烫伤,记住这五点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首先应将受伤者转移到安全地带,迅速进行降温和简单处理。若出现以下情况,则应立即拨打救援电话:1.发现儿童受伤的面积较大,如烧伤或烫伤。2.现场存在明火,无法将儿童转移到安全区域。3.儿童已遭受电击伤。4.对伤势处理方法不明确。
当烧烫伤发生后,早期应该怎样急救处理?正确的伤后处理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字:“冲、脱、泡、盖、送”。
1.冲。处理烧伤时,第一步是迅速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区域15至2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将受伤部位置于自来水下冲洗可迅速降温,减轻疼痛,避免进一步损害和减少水肿。
2.脱。“脱”意义重大。被烫伤后,衣物仍含高温,不脱去会加剧伤势。因此在冲洗的同时谨慎脱去衣物,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必要时剪开衣物,不可暴力拉扯。
3.泡。若条件允许,可将伤处浸泡于冷水中30分钟左右,以减轻烧伤对皮肤的伤害。但对于大面积烧伤或幼小儿童,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体温过低。如出现小水泡,切勿强行挤破,应等待医生处理。
4.盖。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伤口,并固定好,可避免外界污染和刺激,保持伤口清洁卫生,减轻疼痛。脸部烧伤时,需采取适当卧位或坐姿,用干净无菌纱布覆盖口、眼、鼻等部位。创面不应涂抹药物,以免干扰医生对伤势的判断。
5.送。大面积烧伤时,不宜再冲水,以免体温下降过快,需保暖防止失温。例如大面积烧伤患者不宜冲水或泡水,应集中保暖并立即送医院就诊。
避开这些错误的处理方法
1.涂牙膏、酱油。涂抹牙膏、酱油或其他家庭物品在伤口上进行消毒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做法。尽管一些家长会认为牙膏具有消炎功效,但是将其涂抹在创面上实际上可能会造成感染,并且干扰医务人员对伤口情况的判断。同样地,将酱油涂抹在伤口上会导致细胞脱水,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因此,选择正确的方法对伤口进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2.用白酒消毒创面。有些家长会使用大量白酒来消毒创面,他们相信这样可以清洗伤口并预防感染。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正确。在创面没有破溃时,少量白酒可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但一旦创面破溃,使用白酒会引起剧烈疼痛并加重伤口的损害,甚至可能导致酒精中毒,对伤者的康复并不利。
3.冰敷。尽管冰块可以降低创面的温度,但是过低的温度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组织的散热,并可能导致组织冻伤,加重伤口损伤。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来说,低温还可能导致休克,恶化病情。
避免烫伤,重在预防
为了防止烫伤,最关键的是预防高风险行为。除了热水、热汤、热粥等显而易见的烫伤源,还有一些我们可能忽略的潜在危险,比如刚从微波炉取出的餐具、刚打开的烤盘、长时间开启的电器和灯泡等,都可能造成烫伤。
因此,务必不要将烧热的菜肴或盛有热水的杯子放在桌子或灶台边缘;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节能灯具;不要购买不符合规定的家用电器。另外,定期维护家电设备,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局部过热情况,保障家人的安全。
医生提醒:即使在家进行了初步的急救处理,也必须第一时间送孩子去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