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产检发现地贫,该如何应对?
2024-06-07 10:54:19
作者:邱慧婷
作者单位:梧州市龙圩区妇幼保健院
地在医学领域,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种令人关注的遗传性慢性溶血性贫血病。其遗传率高,危险性大,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地贫主要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两大类,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静止型基因携带者、轻型、中间型和重型地贫四个等级。每年,世界上都有大量的重型地贫儿童出生,而在我国广西地区,地贫更是危害最大、发病率最高的遗传病之一。因此,当产检中发现地贫时,如何应对成为了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

一、地贫的基本知识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由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异常导致。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负责携带氧气的蛋白质,当地中海贫血基因发生突变时,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导致红细胞的功能受损,从而引发溶血性贫血。

根据地贫基因的不同,地贫可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两大类。其中,α地贫主要由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引起,而β地贫则主要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此外,根据地贫病情的严重程度,地贫还可分为静止型基因携带者、轻型、中间型和重型地贫四个等级。

二、产检发现地贫后的应对策略

1.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当产检中发现地贫时,孕妇应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医生,了解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筛查结果和孕妇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2.了解自身病情

孕妇应详细了解自己的地贫类型和程度,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对于不同类型的地贫,治疗方案和管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3.家族遗传咨询

孕妇及其家庭成员应进行家族遗传咨询,了解家族成员的地贫情况。通过咨询,可以了解后代的遗传风险,为优生优育提供参考。

4.治疗方案制定

目前对地贫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但可以通过输血、去铁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对于重型地贫患儿,可能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更为复杂的治疗。因此,孕妇及其家庭应根据医生建议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5.营养和生活方式调整

孕妇应注意饮食营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缓解地贫症状。

6.监测和随访

孕妇应定期进行血常规、铁代谢等相关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孕妇及其家庭应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随访,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和管理。

三、地贫的治疗与管理

对于地贫的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以通过一系列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根据病情的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对于轻型地贫患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观察和监测血红蛋白水平;而对于中间型和重型地贫患者,则可能需要输血、铁螯合剂使用、脾切除等治疗方法。

在孕期管理中,地贫患者需要更加注意。首先,定期产检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及时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孕妇的身体状况。

其次,营养支持也非常重要。孕妇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特别是铁、叶酸等造血原料,以维持血红蛋白的正常水平。

此外,预防感染也是孕期管理的重要一环。地贫患者由于红细胞功能异常,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病原体。因此,孕妇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有需要可接种相关疫苗。

除了治疗和管理外,地贫患者还需要进行遗传咨询。遗传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庭了解地贫的遗传规律,评估后代患病风险,为未来生育规划提供参考。通过遗传咨询,患者和家庭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贫的遗传性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四、如何预防地贫儿的出生

1.开展人群普查和遗传咨询

通过人群普查和遗传咨询,可以了解地贫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地贫儿的出生提供基础数据。同时,遗传咨询还可以为家庭提供科学的遗传医学意见,降低地贫在家族中的发病率。

2.做好婚前检查

婚前检查是预防地贫儿出生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婚前检查,可以了解双方有无地贫基因携带情况,为婚后生育提供参考。

3.做好产前检查

产前检查是预防地贫儿出生的关键措施。在产前检查时进行地贫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地贫患儿,为后续治疗和管理提供基础。对于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妇,其丈夫也应进行地贫筛查。若夫妇双方均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则应在妊娠期间进行产前诊断,如诊断所怀的胎儿患重型地贫,应立即终止妊娠,以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

五、结语

产检发现地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应对和科学治疗。孕妇和家属应保持冷静、积极面对,与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管理计划。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手段,地贫患者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地贫的预防和日常保健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地贫的发生和减轻其对个人和社会的负担。让我们共同关注地贫防治工作,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