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脊柱侧弯,你知道多少?
2024-06-07 11:05:59
作者:李秀敏
作者单位: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你是否曾经注意到自己的脊柱是否在默默承受着压力?脊柱侧弯,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其实正在悄悄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它就像一位隐形杀手,悄然无息地侵蚀着我们的生活质量。那么,脊柱侧弯到底是什么?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之路。

一、脊柱侧弯,你了解多少?

脊柱侧凸(scoliosis)俗称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就应怀疑“脊柱侧凸”。这个时候应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X线片,如果正位X线片显示脊柱有大于10度的侧方弯曲,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轻度的脊柱侧凸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形。较重的脊柱侧凸则会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身体变形,严重者可以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轻度的脊柱侧凸可以观察,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疾病,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与脊柱侧弯容易混淆的是驼背、高低肩等问题。驼背主要是由于背部肌肉力量不足或坐姿不正等原因导致的,而高低肩则可能是由于肩部肌肉不平衡或骨盆倾斜等因素引起的。虽然这些问题看似相似,但它们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却大相径庭。因此,在了解脊柱侧弯之前,我们需要先将其与其他问题区分开来。

二、脊柱侧弯的成因,你中招了吗?

脊柱侧弯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运动损伤和疾病因素等都是导致脊柱侧弯的重要原因。遗传因素在脊柱侧弯的发病中占据一定比例,如果你的家族中有脊柱侧弯病史,那么你患病的风险可能会相对较高。

然而,不良的生活习惯更是导致脊柱侧弯的罪魁祸首。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坐姿不正、跷二郎腿等不良习惯,都会给脊柱带来巨大压力。长期以往,脊柱就会逐渐发生侧弯。此外,运动损伤或意外事故也可能导致脊柱侧弯的发生。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保护好自己的脊柱。

三、脊柱侧弯的症状与危害,你知道吗?

脊柱侧弯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背部疼痛、体态异常等。轻度脊柱侧弯可能只表现为体态上的轻微异常,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除了对身体的影响外,脊柱侧弯还可能对内脏器官造成压迫。严重的脊柱侧弯会改变胸腔和腹腔的容积,影响呼吸和消化功能。此外,脊柱侧弯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由于体态异常,患者可能会感到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他们的社交和心理健康。

四、脊柱侧弯的预防与自我检查,你做了吗?

预防脊柱侧弯的建议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是预防脊柱侧弯的基础。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如游泳、瑜伽和慢跑,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提升身体柔韧性,进一步守护脊柱健康。此外,注意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也是维护脊柱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将这些预防措施综合起来,我们才能更有效地预防脊柱侧弯,守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如何进行脊柱侧弯的自我检查

站在镜子前观察体态,确保肩膀平衡、背部挺直、臀部对称。轻轻触摸脊柱,检查是否有异常弯曲或压痛。此外,可进行简单测试,如双手合十弯腰观察背部对称性或躺下时观察腰部等高性,以初步判断脊柱健康。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五、脊柱侧弯的治疗,你了解吗?

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因病情而异。对于轻度脊柱侧弯,我们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非手术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支具矫正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体态,减轻疼痛,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然而,对于严重脊柱侧弯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手术治疗通过手术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虽然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对于严重脊柱侧弯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可能是改善生活质量、恢复健康的有效途径。

治疗效果与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轻度脊柱侧弯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而严重脊柱侧弯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虽然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六、结论

脊柱侧弯是威胁现代人健康的一大隐患,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补充,是预防脊柱侧弯的有效手段。同时,定期进行自我检查,观察体态、触摸脊柱、进行简单测试,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若出现异常,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让我们共同关注脊柱健康,守护挺直腰杆的美好生活。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