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护理:
重症肺炎患者常出现喘憋、胸闷等症状,并伴有强烈恐惧感。在ICU环境中,抢救设备可能加剧患者恐惧。责任护士需进行心理护理。护士应解释ICU拥有优秀医疗人才和先进设备,有丰富经验,增强患者安全感。护士应使用简单语言沟通,介绍检查和治疗目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与家属沟通取得合作与支持,实行定期探视制度,减轻护理对象因患病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以免因不良情绪而影响治疗效果。
2.基础护理
2.1环境护理:关注患者对于舒适、整洁、安静的休息环境的需求。向患者强调卧床休息的必要性,以此避免患者过多地消耗体力。定时开启病房窗户,确保空气清新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形成对流风。病房中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减轻患者呼吸道受到的刺激。提醒患者通过盖被、穿戴充足的衣物来满足保暖需求。不可在病房中制造噪音。每日利用消毒液开展清洁工作,预防交叉感染事件。
2.2饮食护理:为患者提供维生素含量高、营养成分丰富、容易被消化、口味清淡的食品,包括鱼汤、鸡蛋羹、面条等。引导患者保持合理的进食习惯,少食多餐。神志不清或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营养。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2.3口腔和皮肤护理:重病肺炎患者需口腔和皮肤护理。协助口腔护理,漱口,餐后进行。无法漱口者,用棉签或棉球擦拭。定时翻身、擦洗,防止压疮和感染。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保持床单清洁、平整。
3.保持呼吸道通畅
考虑到患者会因肺部水肿、充血以及渗出等情况而在呼吸道产生大量分泌物,面临着呼吸困难的风险。应帮助患者维持半卧位,使痰液顺利排出,并改善肺扩张功能,缩减心脏负担。若患者本身还有其他的基础疾病、痰液较多并且较为黏稠、有卧床需求,可通过解痉排痰、超声雾化治疗来提高其呼吸道部位的畅通程度。间隔2至3h应帮助患者完成一次翻身动作,同时为其拍背,从而协助其有效排痰。面对存在神志不清症状的患者,可实施机械排痰,并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要求,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观察痰液情况。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及时消毒处理吸痰器。
4.用药的护理: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多为其选用抗感染治疗方案,不少患者都有联合用药的需求,所用药品种类多样复杂。必须严格执行医嘱,合理设置用药剂量以及顺序,保障用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按照配伍禁忌、药物疗效来选取合适的静脉通路与给药时间。面对喘憋症状严重或者存在中毒情况的患者,应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合理把控液体量,输液速度若过快可能会加重肺水肿症状。借助输液泵来实现对输液速度的精准把控,匀速输入药液,改善治疗效果。密切关注患者在用药后的反应与治疗成效,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动。如出现异常反应,需暂停输液并告知医生。若药品中包含洋地黄,则应先为患者测量心率与脉搏,准确把控用药量,预防中毒事件。
5.氧气吸入的护理:
重症肺炎患者吸氧后,其换气功能可得到改善,动脉血氧分压也能够有效提升。通过保持氧气湿化有助于预防呼吸道黏膜出现干燥的情况。应对血氧分压实施定时监测,并严格把控吸氧的流量与浓度。若选取鼻导管吸氧法后未能够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可调整为面罩吸氧,当患者缺氧症状得以缓解后,应及时停止吸氧治疗。
6.病情的观察:
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并且发展速度较快,还常常存在多系统功能障碍的情况。所以,必须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若发现其有神志变化、呼吸异常或烦躁不安等症状,需立刻告知医生。当患者的脑组织缺氧时,可能会有神志改变的表现,可根据节律变化与呼吸频率进行判断,若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情况,则会有脉速、烦躁不安等方面的症状。为确保患者实现充分休息,可以实际情况为基准合理运用镇静剂。查看患者的排泄物与痰液,若有黏稠黄痰则反映其感染症状加重,若有粉红色泡沫痰则反映患者可能出现了肺水肿,若尿量缩减则提示肾衰与肺水肿。面对心力衰竭患者,需做好出入量信息记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