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高危人群主要是长期危险因素暴露的人群,包括长期吸烟、二手烟暴露者,长期生活在室内外空气污染的人群,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等。慢阻肺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对于慢阻肺,很多人的认识还不深。但事实上,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已经超过27%,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研究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达13.7%,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未来慢阻肺防治形势严峻。
季节转换之际,正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发期。那么,为什么冬春交替是慢阻肺高发的时节?
在冬春交替的时候,早晚气温变化较大,忽冷忽热,因此人体易感染风寒。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时,定居在呼吸道内的细菌或外来病原微生物易乘虚而入,从而引起呼吸道感染。另外,部分特异体质的人对冷空气或花粉还会有过敏反应,增加喘息发作的风险,进而导致抵抗力下降,并发呼吸道感染。除此之外,随着冬春交替的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再加上室内外空气长时间不流通,会导致病原微生物滞留。从而导致慢阻肺急性发作。
由于慢阻肺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最终容易导致呼吸功能丧失而致残、致死,因此,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故列举出以下措施以轻松应对季节变换给慢阻肺患者带来的挑战。
1、避免受凉感冒:春天早晚温差大,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从而降低慢阻肺的急性发作率。
2、减少感染机会:房间要尽量保证通风,保持一定湿度,经常洗晒被褥和枕头。在感冒流行多发的时期,应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感冒患者、特别是流感患者,在发病早期应注意隔离。
3、定期接种疫苗:建议接种新冠疫苗、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对于未在青春期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建议接种,建议5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4、远离烟草: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气道黏膜,进而降低气道的防御能力,慢阻肺患者不仅要戒烟还要远离二手烟,避免对气道造成伤害,诱发病情加重。
5、警惕厨房油烟:厨房油烟含有有害物质,可能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慢阻肺患者要尽量减少吸入厨房油烟。特别注意远离过敏原,避免接触花粉、宠物、粉尘等刺激物。
6、注意饮食: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饮食,尽量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和寒凉的食物,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继发感染将加剧营养消耗,平时应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脂肪的食物,例如瓜果蔬菜、鸡蛋等等,这样能够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7、注意活动时间:坚持规律、适量运动以维护机体的抵抗力,通过散步运动、太极拳、八段锦,或者骑自行车运动的方法提高肺活量,增强耐力,并且要注意强度。
8、合理用药:在医生的干预下规范用药,选择适合自己的吸入药物,定期复诊。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肺部检查技术逐渐成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定期检查,监测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及时发现慢阻肺等肺部疾病,为后期及时治疗打下坚实基础。早期和稳定期的综合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慢阻肺症状、降低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并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让慢阻肺不再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