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妈妈们发现宝宝有白点或者是小红疹,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宝宝的口腔内是否有鹅口疮。
(一)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是一种婴儿常见的口腔疾病,在症状高发期,宝宝的口腔内会有大量类似“奶块”状表现,所以又被称为“雪口病”。这种病主要是由一种叫“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导致的真菌感染。
宝宝患“鹅口疮”后,初期一般没有症状,宝宝感觉不到痛和痒,吃奶、吃辅食都一切正常。如果控制不当,引起了大面积感染,宝宝就会表现出异常烦躁、拒绝进食,甚至会发烧、精神萎靡不振。
(二)如何判断是“奶块”还是“鹅口疮”?
很多人会把奶块和鹅口疮弄混,导致病情愈发严重。今天,教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诊断技巧:拿一根干净的棉签,蘸水后去擦拭宝宝口腔中的奶块,如果的确是奶块,会很容易被擦掉;如果不是奶块,而是鹅口疮的话,是很难擦掉的,即便用力擦掉,其下面的粘膜也是潮红、粗糙的。
(三)鹅口疮是怎么引起的?
1.婴儿时期,喂奶时母亲乳头不干净可导致婴儿发生鹅口疮。
2.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药物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体内菌群失调,可导致婴儿患上鹅口疮。
3母乳喂养的妈妈如果患有糖尿病或营养不良也可能会导致婴儿患上鹅口疮。
4.宝宝经常在地上爬玩或者是喜欢啃咬玩具等行为也会造成鹅口疮。
(四)鹅口疮会造成什么危害?
1.影响进食
其实宝宝也和大人一样,身体健康的时候,唾液可以很好地冲刷掉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而在宝宝进食之后,这些细菌和食物残渣也会被唾液冲走。但是如果宝宝感染了鹅口疮,就会导致口腔内的唾液分泌减少,这也会影响宝宝进食。而且鹅口疮也会使宝宝的食欲下降。
很多妈妈都认为宝宝得了鹅口疮就不要给他喂奶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妈妈给宝宝喂母乳的话,乳汁中所含的乳铁蛋白会保护宝宝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所以在宝宝得了鹅口疮之后还是可以继续给他喂奶的。
而且如果妈妈发现宝宝口腔内有白点或者小红疹的话,一定要及时给他进行治疗。千万不要把鹅口疮当成奶癣就不去管它了。如果一直不去治疗,就会导致鹅口疮变得越来越严重,影响宝宝健康。
2.造成营养不良
鹅口疮的主要症状就是宝宝口腔内有白色的小点,这就导致宝宝吃奶的时候也会很痛苦,而且吃奶时也会哭闹不止。另外,宝宝也会出现食欲不佳,精神状态差,甚至有的宝宝还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治疗的话,宝宝的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
3.引发口腔炎症
鹅口疮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口腔溃疡等疾病。
4.诱发其它感染
宝宝如果长时间的口腔被白色的斑块或者是白色的点状物覆盖,就会导致宝宝的口腔内粘膜受到破坏,细菌和病毒也容易入侵宝宝的呼吸道,从而导致宝宝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等。
(五)如何预防鹅口疮?
1.注意口腔卫生,奶后用清水清洗口腔。
2.每次接触患儿要先洗手。
3.宝宝的奶具清洗干净后煮沸 10-15分钟,达到消毒水平。
4.宝宝的生活用具尽量与家长分开,定期消毒。
5.母乳喂养的宝宝喂养前妈妈要用温水清洗乳头,平时注意个人卫生。
6.提高孩子机体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