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骨质疏松的危害性,临床及时治疗和尽早预防至关重要,下面介绍一些关于骨质疏松的治疗、预防方法。
1.科学膳食,戒烟戒酒
任何年龄段人群都应该采取正确的骨质疏松预防方法,即使是在婴幼儿阶段,生活方式就与骨质疏松的发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科学饮食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饮食方面要多吃钙含量和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奶制品、鱼类、豆制品等。同时要适当控制食盐摄入量,日常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促进大便通畅,以此来增进食欲,促进钙吸收。还有就是要戒烟酒,以及避免摄入过量的咖啡因和碳酸饮料。
2.正确补充钙和维生素D、维生素K
钙是组成人体骨骼的关键部分,也是保障骨骼强健的根本所在,正常标准的钙可以提高骨骼强度。成年人一天内的钙摄入量应该保持在800毫克左右,老年人群,即五十岁以上人群日常钙元素摄入量需要达到1000毫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补钙需要根据医生要求进行,采取正确的补钙方案,不可以盲目补钙,以免危害到身体健康。而且补钙过量会导致血液当中的钙含量超标,从而引发高钙血症、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多种并发症。
钙在进入人体后,会有一定的吸收过程,此时维生素D的作用就慢慢显现出来,维生素D具有促进肠内钙吸收以及促进骨钙化的作用,从而提高肌肉功能。而维生素K可以使钙沉积在骨骼当中,使钙被锁在“骨基质当中”,从而促进骨骼的代谢生长,增加骨密度。
3.保障充足日照
日常保障身体接受充足的日照,可以促进身体维生素D的生成,从而提高钙吸收的效益。正确日照时间和方法是将面部、双臂等皮肤暴露在日光下,时间要控制在十五分钟到半小时左右。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地区特征而定,最好是选择阳光柔和的时间段,防止高强度阳光的长时间照射对皮肤造成损伤等。
4.坚持运动
正确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可以促进身体对钙元素的吸收,从而提高骨骼强度。对于年轻群体来说,运动项目没有好坏之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但关键在于运动时间以及长期坚持。
对于中老年群体,运动主要以负重、抗阻力运动以及平衡锻炼为主,此类运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功能,改善身体平衡,同时可以提高骨骼密度和强度,保障骨结构,降低跌倒和发生骨折的风险。中年人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其次可以搭配肌肉训练,一周训练三到五次为宜,运动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加减。
老年人主要以轻度运动为主,比如散步、打太极、慢跑、骑行等,也可以适当搭配力量训练,如五禽戏、八段锦等。除此之外,老年人还要增加一些平衡训练,比如坐位、站位等。
5.定期体检
很多骨质疏松患者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基本都是在出现脊柱压缩变形或者是脆性骨折时,才检查出骨质疏松。因此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进行体检,以便于及时发现骨质疏松或者是潜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四十岁以上人群建议一年体检一次。如果有骨质疏松家族史或者是慢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要进行骨密度检查,避免后期症状严重。
小结
目前骨质疏松患病率不断提高,其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健康人群要早筛查早诊疗,患病人群要采取正确治疗措施,降低对身体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