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肩膀运动损伤怎么办?
2024-06-21 15:51:46
作者:崔丽红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肩膀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之一,但也因此容易受伤,无论是健身、打球还是日常活动,如果动作不当或过度使用,都可能导致肩膀运动损伤,这将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长期疼痛和功能障碍,因此,了解肩膀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初步处理措施和专业治疗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将帮助大家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保护好自己的肩膀健康。

肩膀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

肩膀运动损伤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肌腱炎、肩袖撕裂和关节脱位,这些损伤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导致疼痛和功能受限。肌腱炎是由于肩膀肌腱过度使用或反复运动导致的炎症,特别是那些从事重复性运动的人群,如游泳、网球和举重,其主要症状包括肩膀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时加剧,有时还伴有局部肿胀和压痛。肩袖撕裂是指肩部肌肉和肌腱的撕裂,这种损伤通常是由于剧烈运动或意外受伤引起的,其症状包括肩膀剧烈疼痛,尤其是在抬起手臂时肩部活动受限,甚至在夜间也会感觉到疼痛,肩袖撕裂常见于那些从事高强度肩部运动的人群,如篮球、排球和棒球运动员。

关节脱位是肩关节因外力作用脱离正常位置,这种损伤通常是由于突然的撞击或跌倒造成的,其主要症状包括肩膀剧痛,无法正常活动,肩部外形异常,有时还能看到明显的关节凸出。关节脱位常见于那些从事高风险运动或活动的人群,如橄榄球运动员、滑雪爱好者和体操运动员,预防关节脱位的方法包括加强肩部和上肢的力量训练,注意运动时的安全保护措施以及避免高风险的动作和活动。

肩膀运动损伤的初步处理措施

当肩膀运动损伤发生时,及时采取初步处理措施非常重要,其中休息是处理肩膀运动损伤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无论是肌腱炎、肩袖撕裂还是关节脱位,都需要停止导致损伤的活动,让肩膀有时间恢复。休息可以减轻疼痛,还能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在休息期间可以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以保持肩部的灵活性,但一定要避免任何会导致疼痛的动作,并且要注意使用支撑带或护具固定肩膀。与此同时,冰敷也是减轻肩膀肿胀和疼痛的有效方法,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血液流向受伤部位,进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具体操作方法是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多次,冰敷时可以使用冰袋、冷冻蔬菜袋或专用的冷敷包,冰敷时最好用毛巾包裹冰袋,以避免冻伤皮肤,在冰敷的初期可以间隔一小时进行一次,随着症状的缓解,可以逐渐减少冰敷的频率,这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还能减少炎症,对于急性损伤尤为有效。加压和抬高也是处理肩膀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加压可以用弹性绷带或专用的加压带包扎受伤部位,目的是减少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并减轻疼痛,在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的松紧度应以感觉舒适为宜,抬高肩膀是指将受伤的肩膀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这样可以减少血液流向受伤部位,从而减轻肿胀。

肩膀运动损伤的专业治疗方法

当肩膀运动损伤较为严重时,除了初步的处理措施外,还需要专业的治疗方法来促进康复,其中物理治疗是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伸展运动、力量训练和手法治疗等,这可以帮助恢复肩膀的灵活性和力量,同时减少疼痛和炎症。在治疗过程中,物理治疗师还会教患者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以防止再次受伤,物理治疗可以加速康复过程,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长期的肩膀健康。

药物治疗也是处理肩膀运动损伤的重要方法,对于疼痛和炎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开具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其他止痛药,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和炎症,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和康复训练。在某些情况下,医生还可能会建议局部注射类固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减轻局部的炎症和疼痛,特别是对于那些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是针对严重肩膀运动损伤的最后手段,当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手术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常见的肩膀手术包括肩袖修复、关节重建和肩关节置换等,手术的具体方案取决于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肩袖修复是通过微创手术修补撕裂的肌腱和韧带,而关节重建则是通过手术修复或替换受损的关节结构,如果肩关节损伤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关节置换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