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指因肩关节周围无菌性炎症导致一组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的病症,女性居多,尤其是经常从事肩膀过度使用或者姿势不正确的工作人群,疼痛以夜间明显,逐渐加重,当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逐渐减轻,最终会完全恢复,即具有自限性。因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年人,故又称“五十肩”,患者常表现为不能正常地进行梳头、穿衣,病程较长患者可出现肩部肌肉的萎缩,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及痛苦,本文将通过对此疾病做一详细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和预防。
病因
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十分明确,可能与肩部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受凉、感染及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近年来也认为老年颈椎退行性变及高血压、动脉硬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造成的肩部软组织的神经营养障碍可能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临床表现
1.疼痛。为早期及重要症状,夜间静息性疼痛为主,患者常有夜间睡眠时被痛醒的经历,且有进行性加重的迹象。
2.活动受限。肩关节各向活动均受限,以被动外展和外旋受限明显,患者不能梳头,不能提裤子,女性患者无法解内衣等。
3.怕冷。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多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萎缩。晚期可出现三角肌、冈上肌萎缩。
影像学检查
1.X/CT线检查:结果多为阴性,后期部分患者可有骨质疏松或软组织内钙化表现,主要为了排除肩部骨折、脱位,骨性关节炎及肩部肿瘤等疾病。
2.MRI检查:对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可以确定肩关节周围结构是否正常及有无炎症,可见肩袖间隙喙肱韧带和关节囊增厚,喙突下脂肪三角完全闭塞(突下三角征),肩关节核磁检查还能排除肩袖损伤或其他损伤,可以作为鉴别诊断及确定病变部位的有效方法。
3.肩关节造影:因其有创性,目前极少使用,该检查可显示关节囊容量明显减少,或区域性关节囊扩张不佳(此项检查MRI难以判断)可见肩胛下滑囊消失,肩关节腔缩小、下隐窝消失等肩周炎特征性表现。
4.超声检查:可显示大部分肩关节腔空间结构,可以观察肩袖结构厚度以及测量喙肱韧带的厚度,但不同人群的组织结构厚度尚无统一标准
如何治疗
1.非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口服或外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但非甾体抗炎药仅可用于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并不能阻止肩周炎自然病情进展。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行关节腔内注射药物:透明质酸、糖皮质激素,对早期恢复关节活动度有重要作用。(2)物理治疗。包括外源性刺激(激光、高压氧、微波、超声、外冲击波治疗等)、手法治疗和主动功能锻炼。(3)关节液压扩张法。也称关节造影液压扩张技术,是指在超声引导下,首先向关节腔注入造影剂以观察肩关节腔容积大小、肩关节囊及肩袖有无破损。随后注人生理盐水或糖皮质激素或局麻药,通过液体压力增加,使关节囊扩张撕裂从而缓解粘连与挛缩。(4)神经阻滞麻醉。最常选择阻滞的神经是肩胛上神经。
2.手术治疗:(1)麻醉下手法松解 需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不当可引起诸如肱骨骨折、盂肱关节脱位、臂丛神经牵拉伤、软骨损伤、肩袖撕裂等并发症。(2)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 创伤小、利于后期康复(3)传统开放手术松解 创伤大、恢复慢、松解不彻底,逐渐被关节镜取代。
3.中医治疗:(1)中草药外敷、内服。(2)针灸、针刀、艾灸等。(3)功法锻炼: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
如何预防肩周炎
1.改变不良姿势 如经常处于伏案、双肩外展等。
2.防寒保暖 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关节受凉,避免受风寒及久居潮湿之地
3.加强功能锻炼 打打太极拳,做做双手摆动运动,或者进行双臂悬吊操作,但要注意运动量控制,保持强度适中。
4.注意饮食 要均衡饮食,适度加强营养,补充钙质。
5.保持心情愉快 要放松心情,保持愉悦。
预后如何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具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未经治疗者整个病程为12~42个月,平均30个月,治疗目的是减轻疼痛及避免关节僵硬,科学的治疗和康复,能大大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后遗症风险,需与肩袖损伤等疾病鉴别,避免误诊错做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永久后遗症;对于严重的肩周炎,如果保守治疗3~6个月以上无效,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而关节镜手术是首选的推荐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