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类型:
(1)缺血性脑卒中: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所致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性肢体无力,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偏瘫,失语等。
(2)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所致。多在活动中突然起病,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脑梗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2、发病原因:
(1)高血压高血脂:引起血管壁受损,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脑血管堵塞或破裂风险。
(2)心脏病:如房颤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导致栓塞。
(3)糖尿病: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栓形成。
(4)吸烟酗酒:导致脑血管供血减少和血压升高,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
(5)颈动脉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
(7)其他:年龄因素;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
3、脑卒中的危害:
(1)对身体机能影响:
①运动障碍:偏瘫,单侧肢体无力,影响行走及活动能力。
②感觉障碍:肢体麻木,感觉减退或丧失,影响触觉,痛觉等。
③言语和吞咽障碍:说话困难,言语不清,吞咽困难。
④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
(2)日常生活影响:
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②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及社交活动。
③产生抑郁,焦虑及自卑感。
(3)可能导致的长期并发症:
①长期卧床容易引发肺部感染。
②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受损,形成压疮。
③卧床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4、护理措施:
(1)严密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控制血压,避免忽高忽低。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宜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应特别关注意识及瞳孔变化。遵医嘱用药,保持情绪稳定,预防再出血。
(2)预防并发症:
①压疮预防: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②肺部感染预防:定时拍背,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③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
(3)饮食方面:
①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饮水,预防便秘。
②低盐饮食:减少钠盐摄入,预防高血压。
③低脂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防止血脂升高。
④多吃蔬果: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提供丰富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4)用药护理:
①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给患者服用药物。
②观察药物反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恢复期护理:
①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协助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②语言训练: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语言功能。
③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鼓励患者自己完成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提高自理能力。
④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
⑤注意安全:运动过程中要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6)心理护理:
①关注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及时疏导。
②提供心理支持:给予关心及安慰,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③鼓励社交活动:帮助患者与他人交流,消除自卑心理。
总之,脑卒中虽然危险,但是我们也要勇于面对,只要我们预防及护理得当,我们有信心能让患者重获生机,继续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