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关爱老年人健康,预防控制慢性病
2023-09-26 15:11:57
作者:闫艾琳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油篓沟镇卫生院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增加,社会老龄化趋势显著,老年人随着身体的日益衰退,慢性疾病高发,随之而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对养老服务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也相应增大,所以对老年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就成为了很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值得广泛关注。

1、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常见原因:

(1)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器官功能下降。

(2)遗传因素:某些慢性病有家族遗传倾向老年后凸显疾病高发。

(3)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

(4)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某些有害环境中。

(5)长期精神压力:精神紧张,焦虑等。

(6)免疫功能下降:随着年龄增加,免疫力降低。

2、如何判断老年人是否患有慢性病:

(1)症状表现:观察老年人是否有特定慢性病的常见症状,如头晕,头痛,多饮,多尿,胸闷,气促,咳嗽,乏力,关节疼痛等。

(2)体格检查:进行常规身体检查,如测量血压,血糖,心率,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发现异常体征。

(3)实验室检查:根据症状和体征行相应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超声,心电图,有必要时查CT及核磁共振等来判断。

(4)病史询问:了解老年人既往的疾病史,家族史等。

(5)生活习惯:详细询问老年人饮食及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一些不良习惯可能增加慢性病的风险。

3、老年人常见慢性病主要包括:

(1)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在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2)糖尿病:血糖升高,可导致多器官损害,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诊断为糖尿病。

(3)冠心病:心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疾病,严重者进展为慢性心衰,心功能减退。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5)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缺血。

(6)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

(7)骨科疾病:如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易骨折等。

(8)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肝癌等。

4、如何控制老年人慢性病:

(1)高血压:控制盐分摄入,适量有氧运动,多吃新鲜蔬果。可服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等。

(2)糖尿病: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注意食物结构,合理分配餐次。当血糖高于正常,写出规范正常值,包括血红蛋白必要时应用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

(3)冠心病:饮食清淡,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可服用阿托伐他汀及美托洛尔,硝酸甘油等。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保证充足的营养,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可应用沙丁胺醇等药物。

(5)脑卒中:低盐低脂饮食,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根据病情服用适合药物。

(6)阿尔茨海默病:饮食应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遵医嘱服用多奈哌齐等。

(7)骨科疾病:关节炎应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增加富含钙及维生素 D 的食物预防骨质疏松。

(8)恶性肿瘤:根据治疗阶段和身体状况调整饮食,保证营养供给。

5、预防老年人慢性病的措施原则:

(1)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高纤维及全谷类食物。根据身体活动水平和疾病情况,合理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避免过度肥胖。

(2)低盐低糖低脂饮食:减少食盐的摄入量,预防高血压的加重。限制添加糖的摄入,控制血糖。避免过多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维护心血管健康。

(3)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4)适量运动:坚持适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运动时要注意环境安全,避免跌倒等意外发生。并避免过度运动。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及早发现问题。

(6)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避免焦虑。避免吸烟,限制饮酒量。

(7)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

总之,老年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无论在健康监测,药物管理,饮食调理,运动指导,知识普及,定期随访等方面都要认真对待,就让我们一起关爱老年人健康,积极预防控制老年人慢性疾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