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导
2024-06-25 16:26:54
作者:徐明
作者单位: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血糖控制、健康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导致血糖水平异常。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无法正常调节血糖水平,所以他们需要通过饮食来控制血糖波动,防止血糖过高或过低情况的发生。

一、食物多样,养成合理膳食习惯

膳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蔬果奶豆类丰富、少油、少盐、少糖,在控制血糖时,保证每日能量适宜和营养素充足。种类多样的膳食应由五大类食物组成:第一类为谷薯类,包括谷类、薯类与杂豆;第二类为水果和蔬菜;第三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鱼、蛋、奶;第四类为大豆类和坚果;第五类为烹调油和盐。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以谷物、豆类、蔬菜等为好,水果要限量;餐餐都应该有蔬菜,每天应达 5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天天有奶类和豆类,常吃鱼、禽肉,适量蛋和畜肉。

二、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

体重是反映一段时间内膳食和人体健康状况的客观指标,亦是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推荐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占总能量比例分别为:蛋白质 15%~20%、脂肪 20%~35%、碳水化合物 45%~60%。膳食能量来自于谷物、肉类、蛋类、奶类、油脂、坚果、水果、蔬菜等食物。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重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内,降低疾病的发生发展风险。

三、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主食中多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影响餐后血糖水平的核心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学习选择主食类食物和计量。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相对指标,选择低 GI 食物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在选择主食或谷物类食物时,可参考我国常见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表。低 GI 的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简单的说就是引起餐后血糖波动比较小,有助于血糖控制。

四、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建议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 5 天,每次 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 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等。如无禁忌,建议一周 2 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将日常活动和运动融入生活计划中。

五、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预防和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重点是强化生活方式的

改变。培养清淡口味,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 25克以内,少吃动物脂肪,适当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预防血脂异常。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 5克。同时,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足量饮用白水,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饮料。

六、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进餐规律,定时定量,是维持血糖平稳的基础。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不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不论在家或者在外就餐,根据个人的生理条件和身体活动量,应该饮食有节、科学配置,通过合理计划餐次和能量分配来安排全天膳食,吃饭宜细嚼慢咽,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