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当中属于腰腿痛的范畴,是指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导致腰椎间盘突出,会对神经根或者是脊髓产生压迫,导致患者出现腰痛、下肢放射性的疼痛等多种症状。中医护理主要是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和临床表现,借助特色的护理手段,加快患者病变部位的恢复,从而使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当中。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
(1)血瘀气滞。患者会出现腰部腿部剧烈疼痛的情况,疼痛部位较为固定,腰部整体僵硬,进行俯仰活动较为困难。
(2)寒湿痹阻。患者腰部腿部疼痛感明显,并且会出现发冷的情况,腰部旋转、侧身较为困难,静卧时疼痛感不仅无法缓解甚至还会加重。若腰部腿部受凉,疼痛症状加重,若腰部腿部受热,疼痛症状能够得到缓解。部分患者会伴随着下肢活动受限的情况出现。
(3)湿热痹阻。患者腰部腿部疼痛,并且疼痛部位会伴有热感,部分患者会出现疼痛肢体红肿的情况,不利于患者活动。
(4)肝肾亏虚。患者腰部腿部出现经常性疼痛,乏力或者是过于疲劳会加重患者疼痛感,的静卧会减轻患者疼痛感。其中肝肾阴虚患者会出现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
二、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1)腰椎整复的护理。整复前要告诉患者整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积极配合医生。整复完成后要观察患者腰部疼痛情况,以及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和大小便情况。患者应多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辅助患者直线翻身,这样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如果患者进行俯仰动作可以增加腰垫。患者完成复位后3天,应在护理人员指导下适当下床运动,注意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应佩戴腰脱,这样可避免患者腰部再次受到损伤。下床后患者应保持俯卧位,注意下床的过程中不能过于着急,应在床上进行旋转运动后慢慢起身下床。患者下床后应由医护人员或者是家属搀扶,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眩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如果有应停止运动,卧床休息。这个阶段如果患者恢复较好,可适当开展腰腹肌肉锻炼,有助于恢复腰腹肌肉功能。
(2)腰椎牵引的护理。腰椎牵引治疗开始前患者要向患者解释治疗环节、治疗注意事项等,这样可避免患者出现紧张的情绪。患者应根据医生要求保持合适的体位,如三曲位、仰卧位、俯卧位,牵引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角度以及重量,这样才能够保证牵引护理效果。整个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这样可避免患者躯干部位肌肉出现收缩抵抗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如果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出现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治疗,并通知医生对其进行检查。这个过程中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可使用大毛巾和薄被覆盖患者身体。完成牵引工作后要平躺20分钟再进行翻身活动。
(3)药棒点穴护理。药棒点穴是指使用木棒蘸取配置好的中药液,将其点在人体适当穴位上的一种中医治病方法,该方法实现了中药、经络、按摩一体。药棒点穴疗法用于治疗腰间盘突出,可消除患者疼痛感,调节肌肉收缩和舒张,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环加快。
三、腰椎间盘突出日常护理
(1)不要长期弯腰。患者应避免长期弯腰,弯腰会增加患者腰背疼痛感,从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因此,患者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期弯腰,否则会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的恢复速度。
(2)睡硬板床。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坚持睡硬板床,可减少患者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也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3)坚持锻炼。患者要坚持体育锻炼,特别是腰腹部肌肉力量训练,增强腰腹部稳定性可保护好腰椎,减缓腰椎脊柱退变速度。注意患者在锻炼时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否则会加重病情。
(4)注意保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特别是冬季,如果患者腰椎受到冷风等刺激,会加重患者疼痛感。也可经常进行腰部热敷、热浴等温热的物理治疗。
综上,腰椎间盘突出的症患者通过中医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也有助于加快患者疾病恢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