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放射性检查的辐射及防护
2024-06-25 16:54:58
作者:冷盛毅
作者单位:大英县河边中心卫生院

何为辐射呢?在大自然温度达到绝对零度以上时,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高能量的电磁波或粒子与物质作用时能使原子产生电离,即称为电离辐射,其中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等。能量较低的电磁波或粒子与物质作用时不能使原子发生电离反应,则被称为非电离辐射,常见的能量较低的产生非电离辐射的物质有紫外线、红外线、WiFi信号、微波、无线电波等。常见的电离辐射源有放射性核素与射线装置,主要来源于医院放射性检查及治疗。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检查及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X线成像检查、造影检查与CT检查都是利用X线放射的工作原理,故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危害。其生物效应主要是对遗传物质(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破坏,甚至对某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长期暴露在电离辐射的环境中,例如放射科从业人员、科研人员、放疗患者等,可引起一系列健康危害,如白细胞下降、眼晶状体浑浊、适龄青年生育能力下降、胎儿发育障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甚至诱发肿瘤(以骨肿瘤、甲状腺癌、肺癌为甚)等。正因为如此,公众对于医院放射相关检查产生畏惧。接下来将对医院放射检查及防护安全相关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放射检查项目

在医院里与放射线有关的项目主要是放射检查及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放射性检查如下:X线检查、CT检查、DSA检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它们的电离辐射源都是X射线装置。还包括乳腺钼靶摄片、骨密度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胃肠造影等。CT检查主要分为CT平扫、CT增强及血管成像技术等。DSA检查是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常用于血管方面疾病的诊治,例如全身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检查及治疗。放射医学内还有一类特殊的技术,例如:PET-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同位素检查等。PET-CT的原理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通过人体各部位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其代谢变化,经常用来判断肿瘤转移情况。同位素检查是利用放射性的物质进行检查,常用于甲状腺功能、消化方面等方面疾病的诊断。比如临床上常用碘-131吸收率和甲状腺核素成像来判断甲状腺功能;消化方面最常用的碳-14吹气试验,就是通过分析碳-14标记的二氧化碳的量,从而能够判断患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第二个是肿瘤疾病的放射治疗。随着核医学的飞速发展,放射疗法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根据射线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储存式放射源,最常用的就是60Co,它在自然衰变过程中会放出γ射线。后一类设备中没有放射源,而是利用电能的方式激发电子,再通过磁场进行加速,使电子获得高能量来达到治疗的要求。带有放射源的设备会不间断的释放射线,在此期间需要一直监测放射源情况以保证安全。然而,磁场加速性放疗仪器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有射线产生。因此,磁场加速性放疗似乎是比储存式放射源更加安全。

如何看待放射性检查带来的影响?

其实,大家不必过分恐慌,有研究表明:拍一次X线片,受到的辐射剂量大约为0.05mSv;做一次胸部CT扫描,受到的辐射剂量约为7mSv。这些剂量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随着医疗仪器和防护措施的不断更新,使患者在X/CT检查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呈下降趋势。而且,面对儿童及孕妇这类特殊人群时,临床上一般采取没有射线的检查方式,从源头上避免了辐射的影响。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同样充满了辐射源,例如说:5G信号站、变压站、家装材料等,只不过这些大多都属于非电离辐射,且我国对于该类项目管控严格,实测数据远远小于国家规定标准,对大众日常生活不会带来太多麻烦。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