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呈现出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数量显著增加。老年人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晚年生活的幸福度,因此,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展开研究尤为重要。为改善其负面心理,应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抑郁、恐惧忧虑、孤独寂寞等,详情见下文: 自卑 老年人常伴随自卑情绪,其自卑心理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体残疾,自理能力较低,导致老年深感自卑,无地自容;另一类则是自惭形秽,认为自身条件不如其他人,从而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自卑心理极易引发抑郁症,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应当采取科学的调整。 抑郁 随着老年人日渐衰老,其身体机能水平逐渐下降,情绪变化也会产生显著变化,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有些老年人则因生活过于单一,内心空虚极易发生抑郁情绪。 恐惧忧虑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器官逐渐衰退,进而产生诸多慢性疾病,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年人的心理负担逐渐加重,担心无法自理,增加了恐惧与忧虑程度。如若焦虑情绪未得到适当调整,将会发展成为焦虑症等障碍,老年朋友应当引起重视。 孤独寂寞 由于老年人多为独居,子女未能陪伴左右,社会交往减少,极易感到空虚寂寞,进而产生失落、孤独感。此类患者,常常表现出低落、沉默寡欲,暴躁易怒等情绪,一旦不顺心,将会做出更加负面的行为。 老年人的干预措施 上述研究发现,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诸多,若不及时改善将会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多参与社会活动、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案,详情见下文: 多参与社会活动 为改善老年人的负面情绪,应多与社会、人接触,不仅能放松心情,还能丰富其精神生活,对自身行为合理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因此,老年人在退休后应当多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身余热,当感到郁闷时,可以找朋友谈心交流。 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同时,老年人应当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爬山、太极拳、跑步、下棋、打牌等,不仅能延缓记忆力减退,还能增强老年人体质。休闲时,还可多种花、浇水,以此缓解其不良情绪。 保持乐观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是避免负面情绪产生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被误会的事情屡见不鲜,一旦被误会将会产生诸多的负面情绪,据此,老年人应当保持豁达的心态,正视现实,安享晚年。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基于此年轻人应当多与老年人交流沟通,倾听老年人的内心想法,满足老年人的内心需求,使其感受到温暖与幸福。 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案 如若老年人心理问题严峻,应当及时采取治疗,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在心理治疗中,可采取认知行为疗法、谈话疗法等,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在药物治疗中可采取抗抑郁药物,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此外,老年人还应定期开展体检,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全面提升。
通过上述措施的应用,能提高干预的效果,帮助老年人正确地认识自我,更好地克服心理障碍,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总的来说,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因素诸多,若不及时改善将会威胁到老年人今后的生活,据此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充分树立起自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老年人还应不断地调整自我,为儿孙分忧,营造更加亲密、融洽的家庭关系,让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