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2024-06-14 11:19:46
作者:周于意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血常规检验的重要性

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临床化验方法,通过测量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数值,可以提供有关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的重要信息。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①早期疾病筛查。血常规检验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筛查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贫血、感染、白血病等。②疾病诊断和监测。在已经确诊为某种疾病的患者中,血常规检验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③健康体检。血常规检验也是常规健康体检的一部分,可以提供人体健康状况的参考依据。④用药安全性评估。血常规检验可以监测用药期间的血液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药物副作用。

2.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忽视个体差异

①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人血常规指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婴幼儿期,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相对较低,而中老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可能稍微升高。②性别差异。有些血常规指标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例如,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通常会略高于女性,而女性的白细胞计数可能稍高。③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血常规指标的差异。某些人可能天生具有较高或较低的特定指标水平,而这并不一定表示存在疾病。

误区二:过于依赖单一指标

过于依赖单一指标进行疾病诊断是一个常见的误区,正确地解读血常规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综合作用。

①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密切相关,两者通常呈正相关关系。如果红细胞计数偏低而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则可能存在贫血;相反,如果红细胞计数正常而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则可能存在溶血或失血等情况。

②白细胞计数与分类比例。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可能与某一类型的细胞增多或减少有关,进而提示不同的疾病。例如,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表示感染,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误区三:片面追求“正常”范围

在解读血常规结果时,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即过于关注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而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①正常范围的确定。血常规指标的正常范围是根据大量人群的统计学数据得出的参考值。然而,这些范围只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平均水平,并不能适用于每个个体。

误区四:忽略临床病史和症状

血常规检验虽然是一种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但它并不能单独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某种疾病。正确解读血常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①辅助诊断手段。血常规检验通常作为诊断过程的一部分,用于获取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数值信息。它可以提供一些初步的线索,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但不能直接确定具体的疾病。

误区五:过度解读异常指标

在解读血常规结果时,很容易出现一个误区,即对于异常指标过度恐慌或自行诊断。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过度担心,而是应该咨询医生进行专业解读,并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①需要专业解读。血常规结果涉及多个指标,其中一两项的异常并不意味着患有某种疾病。只有经过医生的专业解读才能准确评估异常指标的重要性,并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误区六:忽略检验前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之前,医生或实验室通常会提供一些注意事项,但很多人往往忽视这些提示。

①空腹检验。有些指标(如血糖、胆固醇等)要求患者进行空腹检验,即需要在进食后一定时间内禁食。忽视这一要求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因为饮食摄入可以影响许多血液参数的测量。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