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内科科普知识——房颤知多少?
2024-06-14 11:33:29
作者:赖小斌
作者单位:崇州市中医医院内四科
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发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导致卒中等严重的并发症。对此,本文则将会以科普的方式来介绍房颤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大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常见心脏问题。

房颤的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房颤,全称房性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特征在于心房的电活动异常快速且不规则,导致心房收缩无力和心室率不齐。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据统计,随着人们年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也一直都在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5%-9%,而在年轻人中则相对罕见。并且,房颤的发生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其中风、心力衰竭以及心脏相关死亡的风险。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房颤对于预防这些严重并发症而言都至关重要。而及时的干预措施则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等,这些均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房颤的病理生理学与症状体现

而房颤的发病机制则主要是基于心房肌肉的电生理异常进行的,通常与心脏结构改变、电解质紊乱、甲状腺疾病或其他心脏病理情况有关。在房颤的状态下,心房正常的收缩将会被快速且不规则的电波所取代,从而导致心室反应也变得不规律,从而降低了心脏泵血的效率。同时,患者此时还可能会出现心悸、乏力、气短或胸痛等症状,但有些患者则可能完全没有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偶然发现。除了这些典型症状外,房颤还可能会引起血栓形成,增加中风风险,这也是房颤患者面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此,密切地监测房颤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干预并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都非常重要。

诊断方法:从电生理监测到影像学

在临床上,关于房颤的诊断则主要是依靠仔细的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并通过心电图来确认的。而对于间歇发作的房颤,可能还需要连续的心电图监测来捕捉房颤事件。此外,为了评估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能还会进一步地进行超声心动图、心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此来确定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为之后的治疗奠定基础。

治疗房颤:药物、电生理干预及手术选择

同时,房颤的治疗则旨在恢复和维持正常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和中风等病症。具体来讲,房颤的药物治疗通常都包括有抗凝药物以降低中风风险,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控制心律或心率等等。但在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宜的情况下,电复律或导管消融手术就也是治疗房颤的选择,其中电复律是一种通过电击恢复正常心律的方法,而导管消融则是通过小范围破坏心脏内产生异常电信号的组织来治疗房颤。且对于特定患者,房颤还可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改善。

房颤合并症的防范与管理

另外,房颤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就是中风,这主要是由于心房无效收缩导致血液在心房内部滞留和凝结,形成血栓,进而可能脱落进入大脑而导致的中风。为此,房颤患者通常就需要进行长期的抗凝治疗。另一方面,处于房颤状态的患者心脏若长期高速跳动,还可能会导致心室肌肉功能降低,引起心力衰竭。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防止此类并发症而言都至关重要。

房颤的预防与生活方式改善

最后,尽管房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还是可以显著降低房颤的风险的。对此,患者则应当切实保持健康的体重,限制酒精摄入,不吸烟,规律运动,控制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房颤的风险因素,这些都能够有效地预防房颤的发生。且在饮食上,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也非常有助于心律健康。对于那些已经被诊断出房颤的患者,切实遵循医嘱,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都是至关重要。

综上,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均会造成显著影响,而了解其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预防策略对于患者和医生而言都至关重要。且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技术的发展,房颤的治疗与管理也正在迈向一个更加个性化、有效的未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