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2024-07-09 10:17:21
作者:王兰
作者单位:曲阳县人民医院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且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下是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详细科普,旨在提高公众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产后出血的原因

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四大类。

1.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70%。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子宫肌纤维会迅速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压迫作用,从而有效止血。然而,当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时,即宫缩乏力,会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导致产后出血。宫缩乏力的原因可能包括产妇精神紧张、对分娩过度恐惧、高龄产妇、慢性全身性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双胎或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时膀胱未排空等。

2. 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也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胎盘滞留是指胎儿娩出后30分钟内胎盘尚未娩出,可能与宫缩剂使用不当、粗暴按摩子宫、膀胱充盈压迫子宫下段等因素有关。胎盘粘连则与多次刮宫、宫腔操作导致子宫内膜损伤有关。这些胎盘因素均会影响宫缩,导致产后出血。

3. 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也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在胎儿过大、急产、产力过强、阴道手术助产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宫颈及子宫下段的裂伤,这些裂伤会导致出血。

4.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后果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血液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病毒性肝炎等)、妊娠合并症(如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等)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产妇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引发产后出血。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

1. 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

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高血压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疾病。对于不宜妊娠者,应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同时,加强孕期营养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

2. 保护高风险产妇

对具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如多孕、多产、曾有多次宫腔手术史者、高龄初产妇或低龄孕妇、有子宫肌瘤剔除史、生殖器发育不全或畸形、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应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这些产妇在分娩时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可安排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生在场守候。

3. 正确处理产程

第一产程: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必要时可酌情肌内注射哌替啶等药物,使产妇有休息机会。同时,密切观察胎心和宫缩情况,确保产程顺利进行。

第二产程:指导产妇适时及正确使用腹压,避免急产和滞产。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者,应安排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生在场守候。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体顺利娩出,避免产道裂伤。

第三产程: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引脐带帮助胎盘、胎膜完整排出,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并及时缝合。同时,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 产后观察与护理

产妇应在产房内由助产士观察2小时,因为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此期间应密切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生命指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同时,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应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此外,产后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

三、总结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通过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保护高风险产妇、正确处理产程、产后观察与护理以及提高助产技术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此外,产妇和家属也应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以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