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营养治疗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治疗对于筛选中有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通过营养治疗获得益处。那么,营养治疗能给肿瘤患者带来哪些好处?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的知识。
什么是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个众所周知的名词,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营养不良属于医学术语,营养不良指的是身体内营养成分不足、比例失衡或过剩。常见的营养不良分为两种,一种是营养元素缺乏,另一种是微量营养元素缺乏。营养元素缺乏表现为体内的能量与蛋白质的利用量或吸收率不足,例如,严重饥饿会出现这种情况。
营养不良的原因与危害
在我国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肿瘤病人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医护人员及病人对营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吃饱,而忽略了营养治疗的意义。同时,肿瘤病人在住院期间,因多次治疗而造成的营养不足,使营养不良的情况进一步加剧。肿瘤病人出现营养不良会导致多种危害。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可引起体重下降,会对抗肿瘤药物的疗效造成影响,缩短病人的生存期。同时,营养不良也会使肿瘤病人产生更多的副作用,使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下降,导致感染的发生,对病人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什么是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由营养教育与人工营养两部分组成,人工营养又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已有研究表明,对有营养不良的恶性肿瘤病人,营养治疗能减少其治疗的副作用,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费用。研究表明,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营养教育能够改善病人的预后情况,增加患者的饮食摄入量,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营养治疗的流程
美国饮食学会提出的营养治疗主要方案由四个阶段组成,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病史、查体、详细食谱和实验室检查等);营养治疗干预(包括肠内与肠外营养,一般根据25~30千卡/天对患者的营养需求进行估算);营养监测。肠内营养就是通过消化道向病人提供营养元素的一种方法。对于不能自行进食的肿瘤患者,肠道无梗阻,然而,进食量较小的肿瘤病人,可以选择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主要是完全或不能经消化道摄取和吸收营养元素的病人,需要利用静脉注射的方法,为其提供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满足患者的必要的能量供应。
营养治疗的益处
1.术后生存期显著延长。对于有营养风险的肝癌病人,给予手术前7天的肠道营养支持,术后长时间的营养监测与合理的营养干预,与常规治疗者相比,其肛门排气时间缩短,在短时间内膳食摄入量可达70%,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提高术后7天的康复得分,提高术后3个月,1年,2年的生存质量评分,术后生存期显著延长,3年的生存期显著高于常规治疗者。说明营养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促进患者康复。
2.减轻放疗的副作用。一项关于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显示,两个疗程的放疗后,没有进行营养治疗的患者出现更多的副作用,其中,有70.0%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半数以上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但是,采用肠道内外联合营养治疗,病人发生骨髓抑制的仅占38.0%,而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仅占22.0%,提示营养治疗可以减轻放疗的副作用,使放疗中黏膜炎的发生率降低。另外,营养治疗组的医院感染率也显著降低。
3.减少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前期研究发现,全程营养治疗者在的鼻咽癌放疗后,其放射性皮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降低,而营养支持者的放疗依从率为88.5%,较常规治疗者放疗依从率仅为37.7%。说明营养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便秘、血小板减少等。同时,减少患者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