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夏季,我们可能由于饮食结构不当或是食用变质食物而引起腹泻,俗称“拉肚子”。这种情况下,如果大便次数不多我们可以不必在意。但如果24小时排便次数≥3次,且有粪便性状的改变,排出不成形稀便或是稀水样便等,就需要引起重视,我们很可能患了感染性腹泻!
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夏季腹泻发病数从六月中、下旬开始攀升,七、八、九月达到高峰,以细菌感染为主,且以感染性腹泻居多。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如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和沙门菌等,可随污染的食品或水进入人的消化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或者带菌者传播,绝大多数患者是“病从口入”“祸从手起”。
夏秋季节常见的腹泻肠道细菌及检测
1.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这几种致病菌主要通过采集患者粪便样本,按照常规粪便细菌培养可作出诊断。
2.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致病菌检测需要获取患者粪便标本,通过培养O157:H7志贺菌素免疫学检查。
3.弧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迟钝爱德华菌、邻单胞菌属等,采集患者粪便样本,需要通过粪便特殊培养予以诊断。
4.肉毒梭菌,采集患者粪便标本,通过鼠致死试验诊断。
5.艰难梭菌,收集患者粪便标本,通过谷氨酸脱氢酶抗原与毒素检测、细胞毒素检测作出诊断。
6.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集患者粪便标本,通过特殊过程的毒素检测予以诊断。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以上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大都以粪口传播,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接触性传播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
1.维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随时保持手卫生,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接触到污染物时及时用六步洗手法洗手的习惯。
2.食品安全是关键,尽量不要食用生冷及过夜的食物,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烹饪时确保食物充分煮熟,吃剩的食物及时储存在冰箱,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再次食用时需要热透后食用,过期的食物应及时丢弃。
3.饮水安全同样重要,应保证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的水源来自可靠的供水系统,确保饮用水是进行煮沸消毒或其余消毒方法消毒过的安全水源。
4.避免与已经发生感染性腹泻的病人进行密切接触,特别是在疾病传播高峰期,要注意隔离保护,一旦与病人或其排泄物污染物等有接触,要及时进行随时消毒处理。
5.注意多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还可通过阳光照射、食醋熏蒸来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6.家中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日常消毒以清洁为主,消毒频率不易过高,消毒的重要部位应集中在高频接触的物表、污染物、厨房、垃圾桶、厕所等易被病原菌污染的区域。
7.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生活场所,尤其需要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应尤其注意厕所卫生,当有人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诺如病毒感染症状时,应及时排查病因并隔离患者。当患者在人员密集场所呕吐时,应正确规范处理呕吐物:用沾有有效氯含量为5000~10000mg/L消毒液的抹布完全覆盖呕吐物,迅速疏散密集人群,再由做好防护措施的人员及时清理呕吐物和地面。此外,还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提高人们对感染性腹泻的认知,并普及防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