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人员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定,防止手术感染的发生,具体的手术室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的防护措施为以下所示。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物体表面及空气中的细菌不能生长繁殖,从而保证手术安全进行。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是防止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手术中无论是否存在切口,护士都应戴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无菌物品应做到专人专用。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分别使用专用的无菌物品包,手术间内所有物品摆放要有明显标识,不得与手术间外的物品混放。手术间在做完手术后应进行清洁和消毒、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完成通风后将所有窗户关闭,维持其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手术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洗手、戴口罩等防护制度,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建立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建立并执行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进行安全处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的原则,并严格按照标准预防要求进行自我防护。手术室护理人员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对其进行感染知识教育及培训,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同时提高护士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当今医学发展的需要。
加强手卫生
手卫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护理人员在洗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洗手必须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并采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2.注意手部卫生,每次接触病人前都要先洗手,不应只用干净的擦手巾或纸巾擦去手上的污垢。
3.洗手时必须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4.每次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可采用七步洗手法。(1)洗手掌:首先,在流动水下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将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确保覆盖整个手掌区域。(2)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确保清洗到每个手指间的缝隙。(3)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十指交错揉搓,这样可以清洁到手指间的侧面。(4)洗大拇指: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揉搓,确保大拇指的各个面都被清洗到,双手交换进行。(5)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状,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中旋转揉搓,这一步可以清洁到手指背面,双手交换进行。(6)洗指尖:同样弯曲手指关节,将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中,旋转揉搓,清洁指尖部位,双手交换进行。(7)洗手腕、手臂:最后,清洁手腕和手臂,轻轻搓洗,双手交换进行,以去除这一区域可能存在的污垢和细菌。每次洗手时,每个步骤至少应持续进行15秒,以确保充分去除细菌和污垢。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手术间及手术间内应配备空气净化装置,在手术后进行一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室内空气污染严重时可选用高效空气过滤装置。手术室内不得设厕所,必须保证其无异味。手术间应配备必要的通风和空气净化设备。如排风扇、活性炭过滤器、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等。手术室内应配备洗手消毒设施及物品。
正确使用灭菌物品
1.手术室物品的灭菌:器械、敷料、内窥镜等物品,应根据其特点送往供应室选择相应的灭菌手段,进行统一消毒,保证其处于无菌状态。严格区分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保证灭菌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
2.灭菌器使用:灭菌器应根据物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选择型号,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每次使用后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3.内窥镜的使用:内窥镜镜盒及附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洗消毒,防止细菌滋生造成感染。为保证无菌效果,每次使用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