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骨质疏松预防与治疗
2023-04-19 14:04:02
作者:黄晓松 
作者单位:滦平县中医院骨伤一科

骨质疏松作为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了解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对于提高骨骼健康、减少骨折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科普。

一、骨质疏松的预防

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在于提高骨峰值、维持骨量、减缓骨量流失。这可以通过多种生活方式的调整来实现。

1.健康饮食

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建议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腐、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芥蓝)等。同时,维生素D可以通过晒太阳(每天10-15分钟)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来补充。对于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充剂。

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C和其他矿物质,以支持骨骼健康。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和瘦肉等。

减少不良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因为它们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2.适当运动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骨密度。有氧运动还能促进心肺功能,对整体健康有益。

重量训练:通过重量训练(如举重、引体向上等)增加骨骼负荷,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强化。重量训练应适度,避免过度造成损伤。

运动注意事项:在运动过程中,避免躯干屈曲、旋转等动作幅度过大,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3.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干扰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加骨质流失的风险。因此,应彻底戒烟限酒,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4.应用外源性雌激素

对于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降低,骨丢失速度加快。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外源性雌激素可防止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但需注意,雌激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评估其风险和收益。

5.其他预防措施

避免长期卧床: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骨量流失。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以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定期体检:通过骨密度检测等方法,及时了解骨骼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二、骨质疏松的治疗

骨质疏松的治疗旨在减缓病情进展、预防骨折等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非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游泳、负重练习等)增强骨强度和肌肉力量。运动过程中需注意避免躯干屈曲、旋转等动作幅度过大。

饮食调整: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海虾等。同时,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C和其他矿物质。

物理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按摩、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等治疗方法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2.药物治疗

钙制剂:通过补充钙剂来提高骨量。常用的钙制剂包括碳酸钙、枸橼酸钙等。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PTH)等。这些药物能够减缓骨量流失、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但需注意,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评估其风险和收益。

3.手术治疗

当骨质疏松并发骨折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骨折部位、恢复骨骼功能。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外固定、关节置换等。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恢复。

4其他治疗方法

骨密度监测:定期监测骨密度以了解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疼痛管理: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可以使用消炎镇痛类药物进行缓解。但需注意药物使用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三、总结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锻炼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通过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通过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可以减缓病情进展、预防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