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重症监护:呼吸机的使用与监测要点
2024-06-19 14:10:57
作者:司伟
作者单位: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在现代医学中,重症监护(ICU)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旨在为危重病人提供全面的生命支持。其中,呼吸机的使用是重症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机通过机械通气来辅助或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帮助维持生命。

一、呼吸机的工作原理与适应症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

呼吸机是一种复杂的医疗设备,通过机械方式向患者的肺部输送空气或氧气,支持或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正压通气,即在吸气时将气体推入肺部,在呼气时允许气体自然排出。呼吸机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调节气体的流量、压力和氧浓度等参数。

适应症

急性呼吸衰竭:当患者因各种原因(如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无法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时,需要使用呼吸机。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时,可能需要呼吸机支持。

手术后恢复期:某些大型手术后,患者可能暂时失去自主呼吸能力,需要呼吸机辅助。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等导致的呼吸中枢功能障碍。

二、呼吸机的常见模式

1. 控制通气(CMV)

控制通气模式下,呼吸机完全接管患者的呼吸,按照设定的频率和潮气量进行机械通气。这种模式适用于自主呼吸完全丧失或极度微弱的患者。

2. 辅助/控制通气(A/C)

在辅助/控制通气模式中,呼吸机在患者每次自主呼吸时提供辅助气体,同时在患者未能自主呼吸时提供控制通气。这种模式适用于有部分自主呼吸但呼吸不足的患者。

3. 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

同步间歇强制通气模式下,呼吸机在患者的自主呼吸间隙提供机械通气,同时允许患者在机械通气周期之间进行自主呼吸。这种模式有助于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功能。

4. 压力支持通气(PSV)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主要用于患者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但需要额外支持的情况。每次患者自主吸气时,呼吸机会提供一个预设的压力支持,以减轻呼吸肌的负担。

5.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模式提供吸气正压(IPAP)和呼气正压(EPAP),适用于有部分自主呼吸但需要支持的患者,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治疗。

三、呼吸机使用中的监测要点

1. 氧合状态

氧合状态是评估患者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气分析(ABG)来监测。SpO2通常通过脉搏血氧仪进行连续监测,目标值一般在92%-96%。动脉血气分析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如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酸碱平衡状态。

2. 通气状态

通气状态主要通过呼吸频率、潮气量(VT)和分钟通气量(MV)来评估。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可以通过呼吸机的显示屏直接读取,分钟通气量则是呼吸频率与潮气量的乘积。合理的通气参数设置可以避免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防止相关并发症。

3. 气道压力

气道压力的监测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至关重要。关键参数包括峰值气道压力(PIP)、平台压(Pplat)和呼气末正压(PEEP)。PIP过高可能导致肺泡过度扩张和损伤,而Pplat反映了肺泡的静态压力,过高也可能引起肺损伤。PEEP的设置有助于防止肺泡塌陷,改善氧合。

4. 二氧化碳排除

二氧化碳排除情况通过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来评估。EtCO2提供了关于患者通气效率的信息,正常范围一般在35-45 mmHg。EtCO2过高提示通气不足,过低则提示通气过度。

呼吸机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然而,呼吸机的使用既需要高度专业的知识,也需要细致入微的监测和护理。通过对呼吸机工作原理、适应症、通气模式及监测要点的全面了解,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和精准的呼吸支持,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