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全国性的健康调查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已经高达27.9%。这意味着,在我们身边,几乎每三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是高血压患者。这个数据不仅反映了高血压问题的严重性,也提醒我们必须要对高血压这一“隐形杀手”给予足够的重视。
更令人关注的是,农村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城市。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的生活习惯、医疗条件以及健康意识相对滞后有关。这一发现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农村高血压防控工作的紧迫性。
一、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二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和三级高血压(≥180/110mmHg)。此外,高血压的分类可以从血压值的具体表现和患病群体两个角度进行阐述。根据血压值,高血压可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前者指收缩压高于140mmHg但舒张压低于90mmHg,后者则指收缩压正常但舒张压高于90mmHg。而从患病群体看,高血压又可细分为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同时,高血压还可根据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发症进行危险分层,以评估患者的整体风险。
二、高血压的病因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在全球范围内仍是科学家努力探索的课题,其中大部分高血压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以往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但现统称为高血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年龄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后者,与70%~80%的高血压病例直接相关。然而,约有5%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上升是由于特定的疾病或病因所致,即继发性高血压,这类高血压的治疗通常涉及对原发病的根治或改善。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病因涵盖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病变、颅脑病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因素,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和药物等特定原因。在特定情况下,如中重度年轻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三、高血压的预防
高血压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健康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控盐勺等小工具辅助控制;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及富含纤维的食物;适量补充钾、钙、镁等微量元素。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要保持健康的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血压水平。
适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建议每周进行5~7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如快走、太极拳、体操等。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因此,要坚决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四、高血压的控制
对于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需要通过以下措施来控制血压:
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初诊高血压或低危高血压患者,可以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限制钠盐摄入、减轻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药物治疗:对于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未达标的患者,需要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以及利尿剂。其中,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维拉帕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和地尔硫卓等,能有效控制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等,也是常用的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则包括厄贝沙坦片、缬沙坦片、奥美沙坦酯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和替米沙坦等,它们在降压治疗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也是常用的降压药物,它们通常与其他降压药物制成复方制剂以提高疗效。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降压药物。
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以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建议每周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
并发症管理: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肾脏损害等并发症。因此,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需要对并发症进行管理。如对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需要同时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调脂治疗等;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
五、注意事项
高血压是一种需终生治疗且难以治愈的疾病,一旦开始药物治疗,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以免血压反弹甚至失控。长期高血压可能引发心脏病、卒中、肾功能衰竭、眼底病变乃至失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在于使血压值达标并保持长期稳定,以期望患者能在治疗效果良好的情况下如常生活和工作。其中,高血压伴冠心病和肾功能损伤的发病率高,对于这类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应设定为130/80mmHg以下。同时,高血压也是脑出血的重要诱因,而在降压过程中需避免降压速度过快导致的脑灌注不足,从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我们应该加强对高血压的认识和了解,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共同维护人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