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针灸治疗原理与效果
2020-03-25 09:11:07
作者:郑永然
作者单位: 玉田县中医医院疼痛科

针灸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原理与效果深受人们关注。以下将从针灸治疗的原理、作用机制、适用范围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科普。

一、针灸治疗的原理

针灸治疗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和腧穴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这些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系统通过沟通内外、联系上下,将人体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腧穴则是经络上的特定点,是针灸治疗的关键所在。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手段,作用于经络上的特定腧穴,从而激发经络的经气,调节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体来说,针灸治疗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疏通经络:针灸的疏通经络作用是指通过针刺使瘀阻的经络通畅,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因此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最基本和最直接的作用。

调和气血: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针灸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运行,使气行血畅,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对于气滞血瘀、气血两虚等病证,针灸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调和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体内部也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一,一旦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针灸治疗通过调和阴阳,使机体从阴阳的失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换,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扶正祛邪:针灸治疗还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所谓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所谓祛邪,就是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针灸通过刺激经络和腧穴,激发机体的正气,同时祛除病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

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调节作用:针灸治疗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和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例如,针灸可以影响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

体液调节作用:针灸治疗还可以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通过调节体液因素来发挥治疗作用。例如,针灸可以影响血液中多种激素和酶的活性,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数量,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局部组织修复作用:针灸治疗还可以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针灸刺激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和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三、针灸治疗的适用范围

针灸治疗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具体来说,针灸治疗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是针灸治疗的擅长领域。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来改善神经系统的病理状态。

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网球肘等骨伤科疾病也是针灸治疗的常见适应症。针灸可以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局部组织修复和再生来改善骨伤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也可以通过针灸治疗来辅助控制病情和改善症状。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体液因素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来发挥治疗作用。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也可以通过针灸治疗来调理和改善。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和脏腑的功能来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和量。

儿科疾病:如小儿消化不良、遗尿等儿科疾病也可以通过针灸治疗来调理和改善。针灸治疗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针灸治疗的效果

针灸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但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疗效显著:针灸治疗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具有显著的疗效。例如,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针灸治疗面瘫的治愈率也可以达到较高水平。

安全性高:针灸治疗是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无副作用、无依赖性等特点。只要操作得当,针灸治疗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适用范围广:针灸治疗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涵盖各科疾病。无论是内科、外科还是妇科、儿科等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治疗来调理和改善。

操作简便:针灸治疗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药物支持。只要掌握了一定的针灸技术和理论知识就可以进行针灸治疗。

总之,针灸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原理和显著的治疗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中医认识的不断提高针灸治疗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