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针灸缓解疼痛的方法
2021-04-16 09:13:58
作者:郑永然 
作者单位:玉田县中医医院疼痛科

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缓解疼痛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疗效。以下将从针灸缓解疼痛的原理、常用穴位、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科普。

一、针灸缓解疼痛的原理

针灸缓解疼痛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和腧穴理论。中医认为,疼痛多由气血不通、经络阻滞所致,而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特定腧穴,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具体来说,针灸缓解疼痛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针灸刺激可以激活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释放如内啡肽等镇痛物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调节神经传导:针灸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导,改变疼痛信号的传递和处理方式,从而减轻疼痛感。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针灸刺激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介质的代谢和排出,减少局部组织的水肿和充血,从而缓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

促进组织修复:针灸还可以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加速损伤组织的愈合过程,减少因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

二、针灸缓解疼痛的常用穴位

针灸治疗疼痛时,会根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针灸穴位及其适应症: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适用于头痛、牙痛、咽喉痛、腹痛等多种疼痛。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适用于胃痛、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疼痛,以及下肢疼痛。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疼痛,以及失眠、神经衰弱等引起的头痛。

阿是穴:即疼痛点,无固定位置。适用于各种急性扭伤、挫伤等引起的局部疼痛。

其他穴位:如腰痛可选用肾俞穴、腰阳关穴;颈肩痛可选用风池穴、肩井穴;膝痛可选用膝眼穴、阳陵泉穴等。

三、针灸缓解疼痛的操作方法

针灸缓解疼痛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穴定位:根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选择合适的穴位,并进行准确的定位。

消毒准备:对针灸针具和穴位周围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止感染。

进针手法:采用适当的进针手法,如快速进针法、缓慢进针法等,将针灸针插入穴位中。进针时要注意深度和方向,避免刺伤重要器官和组织。

行针手法:进针后采用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行针时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疼痛程度调整刺激强度和时间。

留针与出针:根据治疗需要确定留针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留针期间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次行针以增强疗效。出针时要缓慢拔出针灸针,并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四、针灸缓解疼痛的注意事项

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医师:针灸治疗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因此应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医师进行治疗。

遵循医嘱: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应详细告知医师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遵循医师的建议和指导进行治疗。

避免剧烈运动:针灸治疗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和引起身体不适。

注意保暖:针灸治疗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和吹风,以免引起感冒或其他不适症状。

注意饮食调理:针灸治疗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品等影响治疗效果的食物。

观察反应:针灸治疗后应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和疼痛情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向医师反馈并寻求帮助。

总之,针灸,这一历经千年考验的传统疗法,在缓解各类疼痛方面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与广泛的应用潜力。它凭借科学的穴位选取、严谨的操作流程及周到的治疗注意事项,确保了治疗过程的安全性与效果的最大化。针灸疗法不仅为众多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舒缓与康复,更在心灵上给予了他们希望与力量,成为了现代医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持续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