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供应室的消毒隔离管理有哪些
2023-08-15 15:13:24
作者:黎瑞仪
作者单位:东莞市石碣医院供应室

一、供应室的消毒隔离管理

在医疗机构中,供应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负责管理和供应各种复用医疗用品和器械。为了确保复用医疗用品和器械的安全性和卫生性,供应室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

(1)定期清洁消毒:供应室应该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工作。这包括清理工作台、货架、储物柜等表面,以及处理器械的容器、包装材料等。清洁消毒可以使用消毒液或消毒喷雾,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2)物品分类存放: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供应室内的物品应该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存放。例如,将一次性耗材与器械分开存放,避免污染传播。同时,应确保存放区域干燥通风,避免潮湿高温环境滋生细菌。

(3)库存管理和标识:供应室应该建立有效的库存管理系统,确保物品的使用顺序和时限。同时,应为每个物品设置清晰可见的标识,包括名称、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以便供应人员和医护人员快速辨识和使用。

(4)包装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供应室内的包装材料对物品的保护和卫生起着重要作用。应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并确保其密封性和耐用性。已经打开或污染的包装材料应妥善处理,避免再次使用或交叉感染。

(5)交叉感染控制:供应室应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供应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戴圆帽、口罩和手套,清洗时防防护衣、防水袖套和面屏等,以保护自己和他人。供应室内的工作区域和设备应定期清洁消毒,配件清洁检查,过滤网定期更换,避免细菌和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6)记录和监测:供应室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监测系统,记录物品的采购、消毒和使用情况。这有助于追踪物品的流向和使用情况成本核算,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监测除清洗监测和灭菌监测外,也包括对供应室内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的监测,确保符合卫生要求。

二、人员管理

首先,医疗机构应确保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正确的消毒和隔离操作规程,掌握正确使用和处理医疗用品和器械的方法。这样可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执行消毒隔离管理的要求。

其次,供应室需要建立明确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每个人员都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例如,负责库存管理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物品的采购和存储,负责消毒的人员应确保消毒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建立工作区域消毒隔离制度,明确消毒隔离要求和标准。如去污区回收物品进入接收区前,要用清洁的手开启房间门,并随手关门; 禁止裸手接触器械、清洗设施,使用特殊清洗设施要做好防护。

另外,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供应室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知识更新,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激励供应室人员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供应室人员应遵守个人卫生和防护要求。他们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医疗机构的规定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最后,建立有效地沟通和协作机制也是人员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室人员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共同解决问题和优化工作流程。定期召开会议、开展工作交流和协作,有助于促进团队合作和工作效率。

三、各种消毒灭菌器械、物品的管理

首先,供应室应建立明确的器械和复用物品的分类和储存制度。将不同种类的器械和利用物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例如,分别储存手术器械、呼吸囊和湿化瓶、敷料等物品,并为每种物品设置专门的储存区域或柜子。

其次,供应室应对器械和复用物品进行定期的清点和盘点。检查物品的数量和有效期,确保库存的充足性和物品的可用性。过期或损坏的物品应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物品。

另外,供应室应为每个器械和复用物品标记清晰的信息。包括物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这有助于供应人员和医护人员快速辨识和使用物品,避免混淆和错误。

此外,对于敷料、包装材料和耗材物品,供应室应采取措施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检查包装是否完好,避免受潮或破损。一次性物品不应重复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已经打开的耗材物品应妥善保存注明日期,避免污染和损坏过期。

最后,供应室管理还需要建立合理的物品使用和消耗记录系统。记录物品的领用、使用和退还情况,确保物品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可追溯。这有助于控制物品的使用量和避免浪费,提高供应室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