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护理该注意什么
2024-07-02 16:15:32
作者:韩静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病患人数持续上升,已跃居为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脏康复方案凭借多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心脏功能,预防疾病复发,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

一、心血管疾病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危害

1、心血管病患者有高血压危害:经常会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比如头晕、心悸、眼花等,除了这些之外,还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如果高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还会出现心肌大面积梗死、心脏功能衰竭、中风偏瘫、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2、冠心病危害:在心脑血管疾病当中,冠心病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一旦发作便可致猝死。冠心病的症状有很多,像心律不齐,心率过快或过慢、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不全等,这些病症的发病率都比较突然,因此没有太多的抢救时间,能做的就是尽量去预防。

3、中风危害:在所有的心脑血管疾病当中,中风危害最大,一旦发现就会出现各种不良后果。最常见的有口眼歪斜、说话不畅、身体活动受限、走路不稳、瘫痪在床、大小便失控等,如果严重还有可能会导致死亡。

4、死亡率高:研究发现,从上世纪50年代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就开始危害一代人的健康及生命。像高血压、冠心病、心脏性猝死、脑中风等,这些已经成为全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威胁者,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占人群总死亡人数的首位。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大约有近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二、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心脏病有很多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年龄、性别、吸烟、缺乏运动、酗酒、饮食不健康、肥胖、遗传易感性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这些风险因素中的一些是不可变的,例如年龄、性别或家族病史/遗传倾向。然而,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的变化、药物治疗(例如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可改变许多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三、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做能让心血管更健康

(一)改善生活习惯,促进心血管健康

1.科学运动不可少。患者不应误认为一旦确诊心血管疾病便需长期卧床静养,相反,适当运动对病情改善大有裨益。患者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诸如散步、慢跑、舞蹈、太极拳或游泳等运动形式。运动时间每次≥30分钟,每周3~7次。

2.饮食习惯也重要。避免过度偏爱高油、高糖和高盐食物,这些饮食习惯会给身体,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带来负担。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以蔬菜、水果、鱼类、全谷类、豆类和橄榄油为主)以及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南极磷虾、深海鱼类等)摄入,已被证实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病死率。

3.戒烟限酒有好处。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导致心血管痉挛,损伤血管最里面的一层内皮,进而使低密度脂蛋白更容易进入血管壁,引起冠状动脉或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使血液流动受阻,产生血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等疾病。戒烟能有效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率。

4.足够睡眠助恢复。充足的高质量睡眠对于心血管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它能够促进内分泌平衡,助力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康复。

(二)控制体重,呵护心血管健康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腹部肥胖,这些脂肪会分泌炎症因子和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另外这些炎症因子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动脉硬化等,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平时应该保持正常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建议肥胖患者进行科学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包括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如果能保持正常体重,则可预防5.8%的主要冠心病事件、7.8%的缺血性心脏病以及4.5%的缺血性脑卒中。

注:①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②腰围:男性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

(三)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1.控制血压:高血压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脉管腔内血流压力长期增高,会破坏动脉内膜的完整性,方便血液中的胆固醇趁机进入血管壁,久而久之形成斑块,斑块增大就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造成心肌缺血。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定期进行血压检测,血压在130/85mmHg以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控制血糖:糖尿病会使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液中的葡萄糖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及心脏调控神经系统,致血管收缩功能减退,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引起全身各系统血管炎性改变,进而加大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保持血糖在理想范围内,空腹血糖5.0~7.0mmol/L有助于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3.控制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导致冠心病以及冠心病恶化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甘油三酯偏高的人,血液就像多了一层油,对心脑血管损害也很大。对血脂水平的调控应综合饮食、体育锻炼、睡眠等多方面的生活习惯,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从而使血脂指标维持在目标范围内。

(四)定期进行体检,助力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症,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血压等方面的检测。这样,患者和医生能够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患有心血管病者也不要过分担忧,应做日常康复护理,早诊早治,遵医嘱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正确看待心血管病,而不是累赘,这样才能保持心情愉悦,有利改善疾病症状。

总之,心血管健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为确保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丰富多彩,建议积极参与运动、合理饮食以及充实休闲娱乐,从而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