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守护生命的“黄金时间”——脑卒中
2023-09-26 09:34:06
作者:王玲
作者单位: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
脑卒中(俗称“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病患家庭将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身心痛苦。

1、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脑卒中又被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事件,是发病急促的血管性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产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的疾病。寒冷季发病率更高,且发病高峰通常出现在临近中午的时间段。

2、脑卒中的发病因素

(1)血管性因素:这主要包括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血管炎、血管外伤以及先天性的血管异常等。这些病变可能导致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引发脑卒中。

(2)血液成分改变:血液中的各种栓子、红细胞异常、血小板异常、白细胞异常以及凝血因子异常(如DIC、高凝状态)等,都可能导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进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3)血流动力学变化:高血压、低血压等可以引起脑出血或脑梗死,进而导致脑卒中。此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病也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脑卒中。

(4)生活方式和疾病因素: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慢性疾病,都可能成为脑卒中的发病诱因。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损害血管壁,或通过影响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5)环境和情绪因素:气候变化、情绪波动等也可能诱发脑卒中。例如,气温的明显变化可能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血黏度增加,从而诱发脑卒中。而生气、激动等情绪波动可能导致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和全身小动脉痉挛,进而引发脑卒中。

3、如何识别早期脑卒中

识别卒中早期症状的“BEFAST口诀”,前5个字母各代表一个早期症状,最后1个字母是提醒一旦发现卒中症状,就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立刻就医: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4、脑卒中如何预防

(1)治疗原发病:心房纤颤、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疾病都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控制病情的发展,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2)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建议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建议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

(3)心理平衡:长期性情绪不佳是脑卒中等脑血管病的一大诱因,生气、激动等负面情绪可能诱发脑卒中,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4)坚持定期体检:定期检查可有效预防脑卒中。一般可以对血压、血糖等进行监测。

(4)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如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预防脑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抓住治疗的“黄金时间”,及早的诊断和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