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养肝护肝中医小妙招
2024-06-19 13:41:58
作者:黄玲
作者单位:乐山市中医医院
肝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解毒、代谢、储存等多种功能。然而,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环境污染、饮食不规律、作息不正常等原因,很多人的肝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那么,如何保护我们的肝脏呢?中医有很多养肝护肝的小妙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饮食调养

饮食是养肝护肝的关键。中医认为,酸味入肝,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滋养肝脏,但过多食用则会损伤肝气。因此,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避免过度摄入油脂和糖分。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肝功效的食物,如枸杞、红枣、菊花等。

1.枸杞: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铁等营养成分,具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的功效。可以将枸杞子泡茶饮用,也可以将其加入到粥或汤中食用。

2.红枣: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锌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血益气、养肝安神的功效。可以将红枣泡茶饮用,也可以将其煮熟后食用。

3.菊花: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可以将菊花泡茶饮用,也可以将其加入到粥或汤中食用。

二、起居有序

起居有序对于养肝护肝也非常重要。中医认为,人的作息时间应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晚上应该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免对肝脏造成损害。

1.早睡早起:晚上是肝脏的排毒时间,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肝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建议晚上23:00点前要睡觉。

2.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影响其正常功能。因此,要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学习。

3.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因此,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三、运动保健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肝脏的解毒和代谢功能。中医认为,太极拳、气功等传统运动对于养肝护肝非常有益。此外,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也可以帮助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1.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缓慢而柔和的武术运动,可以调和气血、舒缓身心压力、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排毒功能从而达到养肝护肝的效果。

2.气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意念和动作来锻炼身体和精神的养生方法。通过练习气功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达到养肝护肝的目的。

3.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促进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和增强免疫力从而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四、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养肝护肝也有一定的帮助。以下是几个简单易行的按摩方法:

1.揉肝俞穴:肝俞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用双手拇指按揉肝俞穴5-1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胁痛等症状。

2.按揉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大趾与第二趾间缝纹向上1.5寸处。用大拇指按压太冲穴5-1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疏肝解郁缓解情绪波动对肝脏的损害。

3.按摩腹部: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肝脏负担。建议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5-10分钟每日一次。

五、草药疗法

草药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养肝护肝也有很好的效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具有养肝功效的草药:

1.茵陈蒿:茵陈蒿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对于肝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将茵陈蒿煎水内服或者外用涂抹患处。

2.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张血管的功效可以改善肝脏微循环减轻肝脏瘀血症状。可以将丹参煎水内服或者泡茶饮用。

3.白芍:白芍具有养阴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将白芍煎水内服或者加入到粥或汤中食用。

总之,中医养肝护肝的小妙招多种多样,包括饮食调养、起居有序、运动保健、按摩疗法和草药疗法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实践,从而有效地保护肝脏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肝脏疾病,以免延误病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