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衰到底是什么?
心脏如果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完成全身的血液输出和输入时,患者就会出现类似呼吸困难、身体疲乏无力、水肿等一系列症状,这便是常见的心力衰竭。任何可以影响心脏正常功能的疾病因素都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引发心衰常见的病因分为以下几点:(1)心肌病变。比如最常见的心肌缺血或者扩张性的心肌病,都会引发心肌的异常,进一步会发展成为心衰。(2)心外疾病。比如人体身体的其他疾病会影响心脏,比如严重贫血、肺心病等,这些心外疾病仍旧会引起心肌的异常,继而发展成为心衰。(3)心脏负荷过重。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因为该病会使得心脏泵血功能的阻力变大,从而会加重心脏的额外负担,长此以往也会发展成为心衰。心衰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是如果病情加重,会出现胸闷、双下肢水肿等各种不适。
2 心衰病人应该如何护理?
2.1 合理饮食
心衰病人一定要在饮食上严格注意,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首先必须要做到低盐,每日的摄盐量需要控制在4g以内,避免因为过量摄入加重身体水肿。其次还要注意到低脂饮食,不可以吃胆固醇过高的食物,比如动物的各种内脏、肥肉、油炸物等,控制好饮食的总热量。最后需要在日常饮食过程中补充维生素,可以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从而提高抗病能力,有效缓解病情以及各种身体不适。
2.2 适量运动
如果心衰病人病情有所缓解,可以进行适量运动,比如可以在饭后慢走半小时,晨起可以做一些太极拳、运动操之类的运动,避免跑步、爬山等剧烈的运动,防止心脏的负荷加重,加剧病情恶化。每周的运动时间控制在4-5小时内,即每日运动在30分钟左右即可。在运动前应当做好热身,运动结束时应当从缓慢过渡到平稳状态,以防心脏不适。病人还需要得到充分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2.3 饮水适量
心衰病人的体内有水滞留的问题,所以会常常出现身体水肿、肺水肿,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肾功能受到损伤,导致尿量减少。所以此时应当控制每日的饮水量,1.5L-2L之间最为适宜,只要满足身体日常的生理功能即可,不需要大量饮水,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2.4 心理护理
心衰病人因为疾病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所以家属应当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使其心态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避免大悲大怒,加重心脏负担。可以鼓励心衰病人和外界接触和交流,观看一些有趣的娱乐节目,参与社区或者医院组织的相关活动,让病人忘记病痛,切实感受生活的美好。
2.5 保暖防寒
尤其是在冬季,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导致身体血管收缩,从而加重心衰症状。所以在此期间一定做好保暖防寒,在室内调高室内温度,保持室内暖和,外出时要注意佩戴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还要穿好棉衣。
2.6 按时用药
心衰病人的病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所以病人和家属应当注意按时用药,不可随意更改药物数量。还需注意每日观测心率、血压等数据,将其保持在平稳的状态,如果发现数据不稳定且波动较大,立即就医。注意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医生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方案,帮助病人改善不良症状,控制病情。
总之,心衰病人后期的护理能够帮助其控制病情、改善不良症状、降低死亡率。所以病人和家属应当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严格注意护理要求,合理饮食、按时用药、尤其在运动过程中遵循适量、规律的原则等护理方式,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衰病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