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险识别
组建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和对以往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高危事件、高发时段、高危人群和关键环节。高危事件包括:误吸、低氧血症、出血、穿孔、异位栓塞、跌倒、压疮、交叉感染等。高危时段包括:术前准备12h、术后48h、术后5-7d等。高危人群包括:高龄患者及儿童、合并症多者、遵医行为差、四级手术、易过敏体质者等。关键环节包括:术前准备期、麻醉苏醒期、术后转运途中、病情变化时等。
2风险处理
①健全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常规、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如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手术核查制度、身份识别制度、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危重患者护理查房制度、仪器管理制度、药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制度;误吸急救流程,心肺复苏流程,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操作流程,压疮管理流程,消化道大出血、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停水、停电、停气、跌倒/坠床等紧急预案。制定风险预警上报制度,落实三级质控体系,做好科室一级质控。质控护士每周检查,护士长每个月不定期抽查及定期检查,每个月1次全体护士集中评估、讨论、分析,找出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
②注重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培养。采用CICARE沟通模式,提高医务人员沟通交流技巧。及时履行告知义务,落实好健康教育。术前医护人员要将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大致费用及需使用的自费耗材、药品情况、风险等告知患者及家属,使患者充分了解,确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③制定风险评估表,科学评估高风险患者。针对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特点,采用Morse跌倒评分、Braden压疮评估、数字疼痛评分、肠道准备清洁度评估、消化道出血患者的Rockall及AIMS65评估量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评估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改良Marshall评分、危重患者NEWS早期预警评分量表等评定风险等级,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提前做好预防。
④规范护理文件记录。内镜微创治疗前需有术前准备的健康宣教及患者有无不适主诉、静脉留置针穿刺、生命体征、血糖等的记录;术中麻醉、苏醒情况及评估有无术中并发症;术后记录患者微创治疗方式、生命体征、主诉、病情观察、并发症识别及饮食休息的宣教等,在记录过程中要体现出及时、客观和准确。尤其要注意高值耗材条码张贴单需妥善保管。
⑤落实患者病房与消化内镜中心之间的安全转运。制定内镜诊疗患者转运交接记录本,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采取分级转运。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伴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需由管床主治医生及护士同时转运,携带好急救药品及仪器设备,采用平车或病床转运;无并发症,病情稳定的患者由支助中心工作人员使用轮椅转运,确保全程无缝隙管理,保证患者转运途中管道、用药、卧位的安全,做好每个转运环节之间的交接班。
⑥加强对医护人员培训。培训方式包括病房护士与内镜室护士相互轮转学习、责任护士跟台手术现场观摩、手把手操作指导、医生授课、教学查房、情景模拟演示、病区晨间小讲课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有: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配合、消化内镜新技术临床应用进展、内镜微创治疗并发症的处理、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操作方法及配合、不同内镜治疗术后健康教育、不同内镜治疗方法及护理观察要点等。根据护士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不同分层管理,层级不同的护士安排在不同级别内镜微创手术中配合,以保证内镜微创手术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