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一种比人类历史都要古老的疾病。曾经是绝症,如今虽然可以治疗,但它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梳理和发现。不要忘记,结核现在也随时在吞噬着我们的生命,
结核病俗称“肺痨”,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结核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分,最常见的是肺结核。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午后低烧、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
结核病的症状
连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者咯血,要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应及时主动到区结核病防治所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做X线胸部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检查等。
结核病的危害
肺结核是传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对个人而言会造成肺的损伤,影响工作、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会传染亲人和朋友。如果得了肺结核没有按疗程完成正规治疗,极有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结核,不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还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有咳嗽症状的排菌肺结核病人,其传染性最大,是最主要的传染源。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健康人可能通过吸入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喷出的飞沫而被感染。但是,一般人感染结核菌后不会发病,只有身体抵抗力低的时候才会发病。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约为10%。感染结核菌但不发病的人不会传染他人。
肺结核个人防护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一)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避让其他人、遮掩口鼻。
(二)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做焚烧处理。
(三)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四)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五)肺结核病人的居住和活动场所,应做好终末消毒和日常消毒。终末消毒:(1000mg/L有效氯)、日常消毒:(500mg/L有效氯)
(六)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适量体育锻炼,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及时预防可以有效杜绝结核病的发生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指机体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没有发展为结核病,没有临床细菌学或者影像学方面活动性结核的证据,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不具有传染性的一种状态。目前WHO推荐的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诊断技术有PPD皮试,γ-干扰素释放试验,新型结核诊断试剂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宜卡,通过检测人体结核相关的免疫应答状态确定是否为结核潜伏感染。
据研究,正确全程的预防性治疗,可以降低60-90%的发病风险。预防性治疗方案包括化学预防性治疗和免疫预防性治疗。推荐使用的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性化学治疗方案包括单用异烟肼方案,异烟肼、利福喷丁联合间歇方案,异烟肼、利福平联合方案,单用利福平方案;15-65岁结核潜伏感染者可选择生物制品方案,注射微卡等免疫制剂进行预防,结核潜伏感染者接受抗结核预防性治疗,可以使其发病的风险大大减少。
当有明确的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或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为中度阳性以上者,被确定为结核潜伏感染时,推荐进行预防性治疗。
肺结核可防可控不可怕
肺结核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机体抵抗力强就不可能得病,即使万一得了也不要感觉恐惧,90%以上都能治愈,肺结核病只要能坚持吃完6-8个月的药,是可以治好的;但如果不坚持吃药,就不能治愈或变成耐药的病人(2年甚至更长),很难再完全治好,而且花费巨大。因此患了肺结核的患者,应首先集中精力把病治好,待肺结核治愈后再考虑其他事情,千万不能病情还不稳定就急着工作、学习,以免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