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哮喘的真相:了解哮喘的症状、病因与治疗方法
2024-06-25 13:52:11
作者:潘莉
作者单位:梧州市工人医院
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在遭遇诱发因素时,可能呈现发作性加重。哮喘的症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节律性和季节性,通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剧,尤其在春、秋季节。此外,哮喘症状具有可逆性,缓解期可无症状。部分严重哮喘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喘息加重、喘憋频率上升、气促明显、心率加快等症状,甚至需端坐呼吸、出现发绀、讲话仅单个字、大汗淋漓、呼吸次数增多,乃至嗜睡和意识障碍等。需要注意的是,哮喘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并不一定具备上述所有症状。因此,一旦出现哮喘症状,应及时就诊,以确保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一、哮喘的病因

遗传因素:哮喘具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基因有一定关联。具体来说,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环境中的过敏原或刺激因素异常敏感,从而诱发哮喘发作。遗传是哮喘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哮喘具有明显的多基因遗传特性,但尚未发现一个已知基因在两个或以上的研究人群中普遍存在。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药物作用的靶点基因,如β2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等相关基因也是研究热点。这些基因的异常不仅可能与哮喘发病有关,还可能与治疗效果有关。

肥胖:肥胖是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对女性患者。肥胖哮喘患者治疗难度较大。可能的机制包括:改变呼吸系统的机械特性;脂肪组织释放炎症因子,如IL-6、TNF-、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和瘦素,使免疫功能整体呈现促炎倾向;肥胖反映了遗传、发育、内分泌和神经调节等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也是哮喘的病因。

过敏原:过敏原与哮喘发病关系复杂,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过敏原种类、暴露剂量、暴露时间、暴露时宿主年龄和遗传特征等。有时,早期接触过敏原可以诱导免疫耐受,反而具有保护作用。严格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不能完全预防哮喘发作。

尘螨:尘螨是引起小儿哮喘的常见过敏原。调查发现,70%以上的儿童哮喘由尘螨引起,80%以上的哮喘儿童和青少年对尘螨皮肤试验呈阳性。尘螨过敏原主要包括尘螨排泄物、尸体和分泌物,存在于家居环境中。

需要注意的是,哮喘的病因并不是单一的,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哮喘的发作还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过敏原、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此外,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冷空气、精神压力等也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

二、哮喘的治疗方法 避免诱发因素:哮喘的发作常常与一些特定的触发因素有关,如烟雾、花粉、尘螨等。因此,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和刺激因素是治疗哮喘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茶碱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其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可以通过吸入给药的方式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炎症部位,迅速缓解哮喘症状。 支气管热成形术:对于一些严重的哮喘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支气管热成形术是一种通过支气管镜将射频能量传递给气道平滑肌,使局部组织凝固坏死,从而减少气道平滑肌数量,降低支气管收缩能力,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过敏原的哮喘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降低对过敏原的过敏反应。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那些过敏原明确的患者,例如对花粉、尘螨等过敏的患者。免疫治疗的过程通常包括注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或疫苗等。 其他治疗:如氧疗、针灸、拔罐、机械通气等物理疗法和中医疗法,对于严重哮喘患者,如果缺氧严重或出现呼吸衰竭等情况,可以考虑使用这些治疗方法。 总之,治疗哮喘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包括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