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抗凝药物你知多少?
2024-06-25 14:03:08
作者:刘晓艳 蔡联荣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抗凝药是通过影响参与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从而阻止血液凝固而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常常被用来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和体外循环的抗凝等。成功的抗凝治疗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血栓风险,还要顾及使用药物过程中存在出血风险。根据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分为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凝血酶间接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Xa因子抑制剂。这么多抗凝药物有什么区别呢?如何选择才能做到安全有效的抗凝呢?下面带大家一起走进抗凝世界。 凝血酶直接抑制剂 该类抗凝药通过抑制凝血酶,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阻断凝血瀑布的最后一步及血栓形成。

其中单价凝血酶抑制剂可直接抑制凝血酶,代表药物有达比加群酯、阿加曲班等。阿加曲班主要由肝脏代谢,因此,肝功能异常需减量。达比加群酯可提供有效的、可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同时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亦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需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或剂量调整,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和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二价凝血酶抑制剂直接抑制凝血酶的同时,还可以将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分离而达到抗凝作用,代表药物有比伐卢定、来匹卢定、重组水蛭素等,比伐卢定、来匹卢定不能用于肌肉注射,因为可能引起局部的血肿。对水蛭素过敏的患者禁用,哺乳期禁用。这类药常用于房颤卒中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原发性和继发性VTE的治疗和预防。 Xa因子抑制剂 活化因子X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在凝血瀑布中位于内外源凝血交汇处,Xa 因子抑制剂使凝血瀑布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均中断,按是否依赖于ATⅢ因子可将其分为直接与间接抑制剂。

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直接作用于Ⅹa因子分子的活性中心,既抑制血浆中游离的Ⅹa因子,也能抑制被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结合的Ⅹa因子发挥抗凝作用,代表药物有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使用过程无需进行抗凝活性监测。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卒中的预防、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PE)的治疗与预防、择期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VTE)的预防,美国和欧盟获批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预防。妊娠期,重度肝病,人工心脏瓣膜术后者禁用。

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需要ATⅢ因子作为辅助因子,不能抑制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结合的Ⅹa因子,代表药物有黄达肝葵钠。用于①下肢重大骨科手术,如髋关节骨折、重大膝关节手术或髋关节置换术等,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②用于无指征进行紧急(<120 mi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③用于溶栓或初始不接受其他形式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凝血酶间接抑制剂 该类抗凝药物通过与抗凝血酶(ATⅢ)结合,使凝血因子Ⅱ、Ⅸ、Ⅹ、Ⅺ、Ⅻ失去活性,发挥抗凝作用,代表药物有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肝素在肠道破坏失活,口服无效,皮下注射缓慢而不规则,常用静脉给药。肝素代谢迅速,轻微过量停用即可,严重过量应用硫酸鱼精蛋白缓慢静注予以中和。可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肝素的不良反应除了出血,还有血小板减少和骨质疏松,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异常减低,因此使用3-6天注意复查血小板,可能同时出现血栓形成,即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TT)。针对此类患者,应暂停肝素类药物治疗,改用比伐卢定、阿加曲班等其他抗凝药物。 低分子量肝素并不是一种药品的通用名,而是一类药品的统称,包括依诺肝素、那屈肝素、达肝素、亭扎肝素、阿地肝素、瑞维肝素等。低分子肝素同肝素相比,可皮下注射,不需持续静脉滴注,生物利用度高达90%,半衰期较长,为3~5h,不良反应小,一般不需要实验室监测凝血指标。可用于预防非手术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手术后血栓形成,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的抗凝剂,肺栓塞,因肝素引起的过敏或血小板减少症的替代治疗   维生素K拮抗剂 通过拮抗维生素K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在肝脏合成减少而起到抗凝作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代表药物有华法林。该药使用过程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通过调整口服用量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值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为2.0~3.0,根据疾病不同,目标值有一定区别,大于75岁的老年人和出血的高危患者,目标INR可以调低至1.6~2.5。该药效慢而持久,对需长期维持抗凝者才选用本药品。

要做到安全有效的抗凝,合理的选择抗凝药物十分重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应症、禁忌症进行综合考虑。使用过量的抗凝药物可能导致出血等并发症,剂量不足则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抗凝效果。因此,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调整,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不同的抗凝药物需要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来评估抗凝效果。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