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盆腔炎患者如何护理?
2024-06-26 11:33:21
作者:李伟玲
作者单位:玉林市玉东新区人民医院

何谓盆腔炎?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d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输卵管炎(salpingitis)、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盆腔腹膜炎(peritonitis)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妇女,初潮前、无性生活和绝经后妇女很少发生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从哪来?

1. 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或阴道内的病原体沿子宫颈黏膜、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蔓延至卵巢及腹腔,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感染途径。 淋病奈瑟 菌、沙眼衣原体及葡萄球菌等,常沿此途径扩散。

2. 经淋巴系统蔓延病原体经外阴、阴道、子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

内生殖器其他部分,是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及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径。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多沿此途径蔓延。

3. 经血液循环传播

病原体先侵入人体的其他系统,再经血液循环感染生殖器,为结核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4. 直接蔓延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哪些群体是高危人群?

1. 年龄据美国资料,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发年龄为15~25岁年轻妇女容易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可能与频繁性活动、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子宫颈黏液机械防御功能较差有关。

2. 性活动 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妇女,尤其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

3. 下生殖道感染  下生殖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性子宫颈炎、沙眼衣原体性子宫颈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与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4. 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刮宫术、输 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所致生殖道黏膜损伤、出血、坏死,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病原体上行感染。

5. 性卫生不良 经期性交,使用不洁月经垫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此外,低收入群体不注意性卫生保健,阴道冲洗者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率高。

6.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如阑尾炎、腹膜炎等蔓延至盆腔,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7. 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发作 盆腔炎性疾病所致的盆腔广泛粘连、输卵管损伤、输卵管防御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再次感染,导致急性发作。

盆腔炎可有哪些表现? 

常见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 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 若病情严重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 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若有腹膜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伴有泌尿系统感染可有尿急、尿频、尿痛症状。 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剌激症状;包块位于子宫前方可出现膀胱剌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子宫后方可有直肠剌激症状,出现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 若有输卵管炎的症状及体征,并同时有右上腹疼痛者,应怀疑有肝周围炎。

主要护理问题是什么?

1.高热

2.舒适度的改变

3.知识缺乏

4.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护理措施分别有哪些?

1.一般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易消化而富含营养的食物,并注意补充水分和热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树立信心,讲明积极配合、坚持治疗的重要性。急性发作时嘱病人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局限于盆腔。床边消毒隔离,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患者的会阴垫、便盆、被褥等用物及时消毒。

2.对症护理中医中药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针对病原菌的种类选用抗生素。症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以巩固疗效。耐心指导病人用药方法、途径、时间,若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继续加重,寒战、高热不退、恶心、呕吐、腹部剧痛,提示有脓肿形成或脓肿破裂,应立即报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观察病人体温、病情变化、药物疗效及毒副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3.心理护理耐心讲解疾病知识,关心安慰患者。强调彻底治疗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诊治和护理。

如何做好健康宣教?

1.做好患者经期、孕期及产褥期的卫生宣教,经期不要盆浴、游泳、性交、过度劳累等,指导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经期禁止性交。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