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烧伤后瘢痕的预防、治疗及康复
2024-06-28 15:54:46
作者:李进
作者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医院 康复科
烧伤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其发生率位居儿童意外伤害的前列。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300万~500万儿童发生意外烧伤。烧伤不仅会对患儿躯体造成巨大损伤和痛苦,而且继发的瘢痕增生、肢体挛缩和功能障碍将影响患儿治疗后的生理和心理发育。

1儿童烧伤后瘢痕的预防和治疗

(1)压力治疗。压力治疗是无创、简易、廉价的康复治疗方法,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广泛研究并证实,为临床普及的非手术疗法。压力治疗亦被2016年《国际烧伤学会烧伤护理指南》《烧伤康复治疗指南(2013版)》《中国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推荐指南》推荐使用。压力疗法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原理包括:①机械压力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且随着压力增大,该抑制效果愈发明显,进而促进瘢痕变薄;②加压可使瘢痕局部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造成瘢痕组织缺血、缺氧,进而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达到防止瘢痕的目的。

(2)支具治疗。支具(矫形器)的应用是烧伤康复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可预防或纠正烧伤后瘢痕挛缩、保护脆弱结构/组织、帮助恢复肢体功能的辅助干预措施。支具最常应用于口腔(42%),其次为颈部(12%)、手部和腋窝(各10%)、踝关节(8%)、肘关节(4%)和膝关节(2%)。由于烧伤患儿在创面愈合前不可能自主采取抗挛缩体位,因此较成人更易发生瘢痕挛缩畸形,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及肢体功能。因此创面愈合前建议应用静态支具预防早期瘢痕挛缩,而当创面愈合后,可佩戴动态支具、静态渐进性支具预防和矫正瘢痕挛缩。

(3)药物、光电及放射治疗。目前,有多种药物已用于瘢痕的临床治疗,如硅酮制剂、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曲尼司特软膏、积雪苷霜软膏等外用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5-氟尿嘧啶、糜蛋白酶、博来霉素等注射类药物,曲尼司特胶囊口服药物等。《中国瘢痕指南》)建议16岁及以下儿童瘢痕治疗优先推荐硅酮类药物联合压力疗法,若症状缓解或可控,可行维持治疗;若治疗无效,可辅以激光、冷冻治疗,若仍无效,可视瘢痕大小行糖皮质激素注射或手术切除,但术后仍需应用硅酮类药物+压力疗法。《中国瘢痕指南》还指出,原则上不建议儿童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瘢痕疙瘩。故抗瘢痕药物在儿童烧伤瘢痕的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安全性。此外,近年来还发现肉毒毒素、维拉帕米、他克莫司等药物具有潜在的治疗瘢痕效果,但在儿童中应用的安全性仍有待研究。

2儿童烧伤后瘢痕的康复

(1)运动康复训练。儿童烧伤康复应遵循个体差异化原则,由专业医师为每一个烧伤儿童制订适宜的量化训练方案。目前,主要的运动康复训练类型包括渐进性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有氧运动主要针对心肺功能,抗阻运动主要针对肌肉力量训练与恢复。通过可重复的最大重量测得最大运动负荷,以此确定烧伤患儿的运动强度。在运动频率与时间方面,通过6周的康复运动训练计划足以改善患儿的身体情况,每周3~5d有氧,可采用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交替的方案,每次运动分为热身、运动与放松三个阶段。

(2)康复治疗的疼痛管理。早期疼痛控制也是烧伤康复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烧伤儿童在康复锻炼期间会遭受严重疼痛,由于疼痛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和情绪影响,并延缓功能恢复过程,因此疼痛管理对于康复阶段的疗效至关重要。除药物治疗以外,音乐疗法、游戏疗法、电影和应用虚拟现实等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在帮助孩子应对疼痛方面也很有用。

(3)儿童烧伤的心理康复。烧伤患儿在治疗全程都将遭受生理、心理和社会挑战。身体功能受损会影响心理结果,如创伤后应激症状,这些症状比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破坏性行为、身体形象或认知功能更为严重和持久。此外,心理功能不但会影响身体功能,而且同伴关系和社区参与等社会结果也受到影响。特别是那些在青春期受伤的人,同伴的认可特别重要。由于烧伤的后果可以持续到成年,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了解烧伤对身体、心理和社会结果的长期后果是至关重要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